从北京“漂”到杭州,勤俭持家本色不变
记账的不只是马大嫂,还有年轻白领
“记账不仅局限于马大嫂们,很多年轻人也记账的”、“房子、车子、信用卡,都要供着,记账更有利于理财”……
CPI上涨,人们生活成本增加。连日来,本报“民生帮帮堂”推出了“节俭生活大家说 晒晒你的家庭账本”系列报道,先后刊登了《眼下10元钱可以这样用》、《打结婚起,李阿姨记了40多年流水账》、《钟大伯“拼居”流水账 密密麻麻写了好几本》等报道,引起了不少读者的热烈反响。
今天,我们从众多的“家庭账本”中,挑选出了两个年轻的“家庭账本”,咱们不妨看看都市白领是如何记账的?
一个账本从北京“漂”到杭州
“长豆角,2元/斤,共4元;鸡蛋,3.3元/斤,共5元;西红柿,1.2元/斤,共2.8元;黄瓜,1.5元/斤,共3.6元;小白菜,1.0元/把,共2元;洋葱,0.6元/斤,共2.4元;蒜薹,1.0元/把,共2元,馒头8个,2元。”
这是在杭州一家国有企业上班的刘潇2007年一顿晚餐的完整账单。“现在CPI涨得这么快,如果放到现在,这个价格根本就买不来这些东西。”据刘潇说,这本“家庭账单”是大四那年在北京实习时记下来的,“当时,我们有6个同学合租在一起,大学都还没毕业,也没有什么钱,所以晚饭往往是自己买菜自己烧,6个人吃一顿晚餐只需要24块钱。”
这本账单已经微微泛黄,第一页写着“勤俭持家”几个大字。记者看到,这本生活账记得非常详细,不仅是买菜做饭,就连一支笔、一瓶水,都记录在册。
“我是个怀旧的人,这么多年来,我从北京辗转来到杭州,很多东西,包括书籍、杂志,都随身带着。”刘潇这样对记者说。
一本大学生成长史的忠实记录
这是一本很幽默的“家庭账本”,开篇写道:“2005年已经过去,为了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逐渐恢复记账制度,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优良传统能修身养性。”
这个账本的主人,是在杭州一家国有企业上班的李晨。李晨告诉记者,他来自安徽农村,2004年大学毕业后,因女朋友在浙大深造,他为爱远走他乡,来到杭州“陪读”。“要在杭州生活,成本很高,而自己当时每月的见习工资只有1100块,又不好意思向家里伸手,想自力更生,所以刚开始只能租住农民房。”李晨回忆道。
记者在这本绿皮账本上看到,2005年时,到超市购物70多元,对于李晨来说就属于大宗购物了。再往后翻,记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收入逐渐增加了,生活条件也一步步改善了。当然,礼尚往来的开支也大了,尤其是同学间往来的“红包”支出多了。
可以这样说,这是一本写满大学生成长史的“记事本”。“一般来说,亲友借债、人情往来随礼这类事不会写字据,时间长了难免遗忘。记本家庭流水账,可以做到有账可查,心中有数,这就是记账的好处。”李晨这样说。
记者点评
“生活流水账”贵在坚持
有一位同事,每天都要记个账,而且坚持了好几年。他说记账的效果还不错,最起码能知道收入了多少,钱往哪里花了。这两天,“民生帮帮堂”聊起这个话题,很多人才知道记账有不少好处,甚至是一种理财方式。
总结起来,记账,可以掌握个人或家庭收支情况,合理规划消费和投资;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记录生活、社会变化。还有,方便小本经商或创业人员及时了解经营动态。
CPI高涨,货币贬值,老百姓就更应该学会理财。记账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摸清收支情况,还可以知道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需要多少钱,剩下的钱可以考虑进行合理的消费和投资,这是家庭财务规划的基础。
“月光族”并不全是挣钱少不够花,往往是不能理性消费。通过记账,搞清楚钱是怎样花出去的,才能避免大手大脚乱花钱。通过记账,你也许很快就能成为精明的理性消费者,把钱花在刀刃上,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这需要在坚持,不能患“冷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