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30日讯
在普陀区展茅街道的柴家桥头,柴伟康一边摆着摊,一边把浸泡过的箬壳折成一个漏斗形,往里面倒上一杯拌有碱水的米,娴熟地包起来。不用一分钟时间,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成型了,引来不少路过的年轻人围观、选购。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市面上各种口味的粽子多了起来,柴老伯摊点虽然只有淡粽和蜜枣粽,却也吸引了不少远近的市民前来购买。“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两三千只。”昨天,柴老伯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
订单预订到了重阳节
在柴家桥头,像柴老伯这样的摊位有三家。和城区各个超市、西饼店卖的竹叶包的粽子不同,这里采用传统箬壳(箬竹笋壳)包。“用箬壳包粽子是舟山人的特色,现在市面上卖用竹叶包的粽子越来越多,而且口味也多,像蛋黄肉粽、排骨粽、火腿粽等等,所以在城里,我们这种传统方式包的粽子已经不多见了。”柴老伯告诉记者。
柴老伯家的粽子总共才两种口味,“淡粽1.5元一只,蜜枣粽2元一只,价格和去年差不多。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味道品种多,但今年才刚开始卖三四天,每天光淡粽能卖出一两百个。”柴老伯笑着说道。
柴老伯告诉记者,还有不少来自定海、沈家门的订单。“定海一家大超市的职工也专程到我们家来定做。一些老年协会,连今年重阳节的都已经预订好了。”
摊主现场包粽子
订单多了,又得兼顾摆摊,自然就忙活不过来,所以柴老伯干脆就带上浸泡好的米和箬壳到摊位前包。“因为是手工操作比较慢,家里总共有四个人在包还来不及,有时候,一天得包上千个。”
这一现场活计,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观看。定海来的吴小姐边看边询问着。她告诉记者,长这么大,只吃过粽子,却从来没包过。“我以为还挺简单的呢,只要拿笋壳把米裹起来就行,没想到还得拌碱水,箬壳还得浸泡过。即使是包,也没有我们看起来那么容易。”吴小姐笑着说道。
柴老伯没想到,自己这一无心之举,还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抓紧了时间,还现场介绍包法,教会了不少年轻人呢。”柴老伯笑开了。在柴老伯的摊位旁,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也在一边卖一边包着。
现场包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有好心市民提议,是否该注意卫生问题。
城里人“迷上”乡下淡粽
另一家摊位前,摊主吕先生正仔细包装几袋粽子。他告诉记者,这是给早上从沈家门打电话来预约的顾客准备的,说是下午会开车过来拿。“这两天生意特别好,尤其是星期六、星期天,不少沈家门人都喜欢吃我们这里的粽子,特别是淡粽。有些人开车路过看到,会带上三四十元的粽子回家。还有专门开着私家车过来买的,也有些人是特地乘公交车过来的。”吕先生说道,“虽然沈家门多的是粽子,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我们这种传统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