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2日讯
5月30日,许多开着QQ的”亮相腾讯微博,网友可以通过“对话”、“转播”等方式直接向政府机构、官员等咨询问题。
“微杭州”其实是一个微博圈子。这里面汇集了杭州多个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打出了“市民服务平台”的旗号。对于“微杭州”的开通,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于北京时间5月31日19点17分发布了微博:“在纽约祝贺“微杭州”开通!这里的世界很精彩!”
三天过去了,“微杭州”运行得如何了?
在“微杭州”的主页,记者清晰地看到该圈子的主体分为六大板块:政府机构、公务人员、媒体记者、文化教育、高校领导、旅游景点。左侧还有一个“相关微博”的板块,内有部分浙江省级、地市级部门和部分领导的微博。而在页面的右上角,“市民服务平台”几个字赫然在目。截至6月1日14点,“微杭州”政府机构板块下的微博数量是108个。
记者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就一些日常问题@了几个机构,回应率约为五成。
如针对“杭州市场是否存在德国‘毒黄瓜’”的问题,“杭州行政服务中心检验检疫”的回应是:“我局近两年没有相关入境新鲜蔬菜的报检。目前,对进口蔬果的安全保障抓得非常严格,将进一步加强对入境蔬果的检验、监管,加强对大肠杆菌的监测。”
记者还尝试@了旅游板块下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千岛湖旅游”,针对旅游路线的问题进行发问,分别得到了“你可以咨询一下杭州旅游委员会!”以及“官方的是东南湖区一条线,中心湖区两条线,你可以上自在千岛湖www.qdhtd.net看一下或者联系QQ:1621003835”的回答。
也有不能及时回复的微博。对于“今年夏天是否会出台限电计划”的问题,“杭州行政服务中心电力窗口”的微博未能作出回应,而在“动车购票实名制,没有身份证怎么办”的问题上,“杭州铁路警方”的微博也没有任何回应。
至于媒体、文化机构这两个组群,回复率也比较低。
虽然“微城市”还不能带来100%的回复率,但是网友们依然劲头十足,理由是“方便多了”,浙江传媒学院资深博友陆天说:“‘微杭州’太方便了,比如高校领导这一区块,要找校长找校长,要找书记找书记。”
不过,经记者查证,“微杭州”其实是腾讯“一厢情愿”推出的。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浙江网络覆盖率高,上微博方便,这是硬件上的优势;至今已有超过100个机构和官员开通了微博,这数量能排全国第一;除了官员,浙江媒体、景点、高校也很活跃,可以算得上是全方位开花。这些因素促成了独特的“微博浙江现象”。于是,按腾讯新闻中心主编贺国帅的说法,拿杭州做全国首个“微城市”试点,也就“自然而然”了。
目前来说,“微杭州”只是简单地将与杭州有关的微博集合成为圈子,除了微博的活跃度外,维护也不算“周到”:一位被挂在“微杭州”页面上的媒体人向记者表示,自己是在没有收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上了榜,直到朋友@他才知道有这件事。
但腾讯的雄心显然不止这些,贺国帅说:“我们将逐步完善页面,推出可以在页面上直接收听之类的功能,还可以与这些政府机构直接对话,形成真正的微博圈”。
至于“问题回复的及时性”等问题,贺国帅觉得可以理解,“政府部门管理微博的人员现在还只是兼职在做这块内容,对于网友的一些问题,可能负责管理微博的人员并不接头,没办法直接回答,这样就造成了回复速度慢的问题。我们目前正在和各个机构沟通,希望能够提高效率”。
“微杭州”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各方关注。
网友“渐渐”说:“微杭州来了,相关部门的微博集合在一起,信息好找多了,我们彻底进入了网络互通的时代。”
知名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认为,“微城市”这一概念值得肯定,利用微博这一新兴载体,打造一个地方性交流的活动平台,与一板一眼的政府机构官方网站相比,“微城市”的互动方式更为直接,也更具热情。
刘兴亮说,要想真正发展好“微城市”,需要重视官方微博管理的艺术性。不能还是“8小时工作制”的那一套,要更加体现网络年轻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同时,仅仅只有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是远远不够的,“微城市”应该提供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全方位的信息,打造成一个真正符合市民需求的互动平台。
关注微城市、微杭州,是因为这或许又是一只不错的“螃蟹”。
微博,被引进中国内地才三年左右,但因为其传播迅速、高效、互动性强,已成为公众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当多的官员也开出了微博,通过微博了解民意、解决问题。
记得杭州曾多次荣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的桂冠,其中一条主要理由便是“高效运转的政府”、“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全国最少”。如果杭州能借助微博的发展——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让“高效行政”再上一个新台阶,对企业、对870万杭州市民来说,那倒真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