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叱咤风云的红十三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带着好奇,浙江大学的大学生代表远赴温州,与温州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寻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诞生地。
永嘉县岩头镇五尺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诞生地。
一座庄重的纪念碑矗立在山腰上,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字样历经风雨,依然熠熠生辉。
在纪念碑下,永嘉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李送给我们讲述了红十三军的历史。
这是一支村祠堂里走出的工农武装。1930年5月,胡公冕领导的工农武装在五尺村四份祠堂成立红十三军军部,成为当时中央军委正式编制的全国十四支红军部队之一。
在数年的革命斗争中,红十三军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鼎盛时人数达6300余人,活动遍及整个浙南地区。
当年的红十三军战士胡玉吹,今年已经102岁高龄。他参加过1930年5月的“枫林战斗”。
老人家告诉我们,当时周围各县的红军游击队准备集中到枫林集训,遭到当地士绅的阻拦。5月9日下午3时,红军开始攻打枫林。
枫林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夜幕降临时,红军将城墙西南方向几个稻草堆点上火,再派一队红军潜入枫林点燃一个祠堂,一时火光冲天,喊声大作。防守的敌人误以为红军攻入,仓皇而逃。
红军攻入枫林后,召开红军战士大会,在枫林勉园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正式成立。
日前,浙报集团、浙大联手启动的“饮水思源”红色寻访大型活动,来到温州。
温州小分队的第一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故乡——永嘉。
在永嘉的绵延青山中走出的红十三军,成立于1930年5月,1932年5月斗争失败。短短两年时间,这支队伍经历了攻处州(今丽水)、克缙云等大小百余次战斗,鼎盛时期曾经达到6000多人,给浙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其后,红十三军余部坚持斗争,直到1935年11月加入红军挺进师。
由于档案资料流失,建国以后,红十三军逐渐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中。寻访团员的到来,让这支铁骨铮铮的军队,重现世人的眼前。
黄帅:海军退伍战士,预备党员,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大三学生
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
1930年6月,红十三军第一团永嘉徐定魁部及黄岩部分农民武装共600余人,在进军海门途中受阻折回,经乐清隘门岭,突遭以蒋叔南为首的大荆反动民团伏击,死伤数十,大部被俘。
敌人在被俘的红军战士手上,用刀扎个洞,再用绳子把他们串起来,一路押送。蒋叔南就地设立公堂,对这些被抓的红军战士边审边杀。
被俘的战士中,有一个小红军,年仅16岁,脸庞稚气未脱。有人劝他,年纪这么小,向老爷(指蒋叔南)认个错,说不定会有一条活路。听了这话,小战士脖子一梗:“要杀要剐随他的便,16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蒋叔南气急败坏,命人把小战士的肚子剖开,看看这些“穷骨头”到底吃了啥。肚子剖开后,在他的胃里找到的是两颗杨梅核。
被俘的红军战士无一屈服,纷纷慷慨就义。蒋叔南气急败坏,把尸体全埋在隘门岭一个山头上。后来被抓的红军战士,审也不审了,直接带到埋尸地,或砍死或活埋。
在这一惨案中,共有471人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