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条以“8岁外甥,吃了杭州万象城地下一楼大渔日式铁板烧鳕鱼导致排油腹泻”的微博,配以图片,出现在新浪微博,一经贴出即被大量转发。微博描述了8岁男童吃过餐馆内的鳕鱼后,出现了肛门漏油的症状。
昨天下午,商报记者就此事向杭州大渔铁板烧万象城店进行了核实,但是他们卖的到底是什么鱼,他们也是含糊其辞,而且他们菜单上三种烧法的“银鳕鱼”,前面的“银”字都被胶布贴掉,变身“鳕鱼”。
事情变得很诡异。
消费者发表
“食用鳕鱼导致排油腹泻”的微博
商家首先提出的三大质疑
昨天下午三点半,大渔铁板烧万象城李经理、周厨师长接受记者采访,李经理表示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不找店里投诉”?
疑问一:为什么顾客吃出问题来,却不反映给我们呢?
门店的李经理表示,店里从未接到过类似的顾客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的投诉,“最多也就是抱怨味道太淡了之类的小事情,开店至今没遇到过这么严重的投诉。”李经理说。
他分析道:按常理,顾客在消费后出现问题,首先会投诉给商家,如果无法得到满意的解决,才会进一步求助于其他单位或个人。“而我们到现在也没接到过这个事情的投诉啊。如果小朋友真是因为吃我们店的食物吃坏的,怎么也不向我们反映情况呢?”
李经理表示,希望能与这位消费者赶快取得联系。
疑问二:那条“假鳕鱼”,难道只有一个小朋友吃到?
店里负责“铁板”类食物的部门主管说,店里的鳕鱼,都是来自“大渔铁板烧”深圳总部的供货,门店做给顾客吃的鳕鱼,是当天运来的货,并且要经过检验合格才会使用。
在万象城门店,一天大约要杀4条鳕鱼,每条鳕鱼重七八斤不等,长度在一米左右,起码可以做成一两百块小鱼排。“那天和那个小朋友吃到同一条鱼的小朋友,肯定也不在少数吧。难道只有他吃了有事,而别人都没事吗?”
疑问三:是不是竞争对手的恶意安排?
“顾客的投诉,连针对的商家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太有的。”李经理对该“事件”表示了质疑:是不是同行的恶性竞争手段?
“大渔铁板烧”在万象城店落户刚一年,虽是独一无二的招牌,但在日式料理的门类下,却不乏竞争的同行。“鳕鱼算是我们店里的一道主打菜。而一般的日式料理里面都有鳕鱼,大家的原材料也和我们都差不多。”
杭州区的区域经理张航进一步确认了这个说法,“深圳总部的同事表示,大渔在全国有86家店,今年在其他城市已经有好几次类似事件,都是鳕鱼这个题材,手法相同,不排除商业竞争。”张航说。
菜单上“银鳕鱼”已被涂成“鳕鱼”
“大渔”的鳕鱼真身是龙鳕鱼已经被掉包半年
采访中,记者在“大渔铁板烧”的菜单上看到,大渔铁板烧鳕鱼的菜品有三样,菜名均作了涂改。在“鳕鱼”两字前的一个字被胶布贴住了,依稀可见是个“银”字。
究竟店里的鳕鱼是不是微博上所说的“油鱼”?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始终没有给出清楚的解答,只是一味强调:“我们的食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都是总部统一采购的货源。”
“银鳕鱼”跟“鳕鱼”又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要作出涂改?
2010年1月份,本报《“山寨银鳕鱼”充斥市场它的真实身份是龙鳕鱼》一文曾对杭州银鳕鱼市场做过一次调查。报道称,我们通常说的鳕鱼,应该指银鳕鱼,是一种高档海鲜,价格昂贵。而眼下充斥杭州市场有许多山寨银鳕鱼,这就是龙鳕鱼。有专家指出,这种龙鳕鱼真实的身份并非银鳕鱼,而是一种学名为“异鳞蛇鲭”的带口科深海鱼类,鱼体内含蜡脂,虽然并非有毒,但人体难以消化。部分人食用后蜡脂会累积于直肠,容易导致腹泻、肠胃痉挛等。目前,此种鱼已经遭多个国家禁止或者限制食用。
当记者追问店里的鳕鱼究竟是什么身份,大渔铁板烧店里的厨师长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鳕鱼就是鳕鱼,我们这里没区分什么银鳕鱼、龙鳕鱼。”而另一位负责采购的厨师则表示,“单子上的食材品名好像是龙鳕鱼。”
厨师长告诉记者,“我做了十多年的厨师了,油鱼和鳕鱼肯定是分得出来的,我们店里用的都是鳕鱼。”
鳕鱼和银鳕鱼一字之差价格相差10倍
为什么商家要将菜单上“银鳕鱼”涂成“鳕鱼”,一家超市水产部的采购主管道出原委。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鳕鱼类产品分为两种“鳕鱼”和“银鳕鱼”。
银鳕鱼大多来自于挪威,500克的进货价格在80元至90元,零售价要100元左右。而鳕鱼500克的进货价则在6元至7元,或者8元,零售价在10元左右。
“鳕鱼的销售量明显大于银鳕鱼,毕竟有价格优势。但是此鳕鱼非彼鳕鱼,这个在市场上标明鳕鱼的产品,跟消费者想的银鳕鱼有天壤之别。”采购主管表示,混淆概念是目前市场上商家们惯用的伎俩。
宁波市水产研究所吴雄飞说,以他的经验判断目前杭州市场上十元左右的鳕鱼,肯定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银鳕鱼。“现在市场上几乎都用鳕鱼作为商品名,而并不是产品的学名。”吴雄飞表示,龙鳕鱼、水鳕鱼、油甘鱼等等这些叫法都不专业,最终商家都会用“鳕鱼”统一当它们的称呼,最终目的就是混淆消费者。
一位水产销售的业内人士指出,业内的名称多样,比如龙鳕鱼也叫油甘鱼。他举了一个例子,从印尼及马来西亚进口的“油鱼”分别称作“鬼鱼”及“金油鱼”,但或许是进口商为吸引市民购买,又把类似鳕鱼的鱼称为“×鳕鱼”,以至市面上充斥着大量“蓝鳕鱼”“金鳕鱼”“白鳕鱼”等;还有零售商把比目鱼称为“龙鳕鱼”。正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品名,使原本就不太清楚的消费者更加混淆,让消费者分不清买的究竟是什么鱼。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