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7日讯
嵊泗海鲜,味道一只顶。不能说地球人都知道,但在长三角区域已形成共识。
此次,我们“蓝色崛起群岛行”采访组到嵊泗采访时发现,让嵊泗人引以为傲的海鲜,如今也让一些嵊泗人感到些许的遗憾和落寞——
网友“沈家湾传媒”是位离开嵊泗已有10多年的嵊山人,提到美味的海鲜,他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从上世纪50年代起,嵊泗海水养殖总是走在全市前列,海带、海参、鲍鱼、贻贝等,每次试养都在嵊泗率先成功,但时至今日,除了贻贝外,其他的产业都在哪?
嵊泗海水养殖,缘何后劲乏力?这不仅是嵊泗人所关心的,也是舟山人想知道的。有人说缺乏专业人才,有人说市场开拓不好,也有人说安于现状才是根本原因。
追寻着嵊泗人的遗憾,5月24日,我们找到了嵊泗县科技局纪检书记牟月军和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周民栋,期望通过他们的专业眼光,找出原因所在。
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海水产品养殖形不成产业,是因为专业人才缺乏!嵊泗人对此深有同感。周民栋更是一针见血:嵊泗要引进人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
在面朝大海的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8楼办公室,作为嵊泗人的周民栋这样解释人才引不进的理由:要留人才,不外乎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但干事业哪里都可以干,讲感情难道只有嵊泗有感情?最终还要靠待遇,说白了就是薪酬。但就目前的嵊泗县财政来说,要做到这点几乎不可能。
聊起嵊泗县人才缺乏的现状,当地的领导也很遗憾。为留住人才,嵊泗县采取“强留”人才政策,要求新进公务员服务5年才允许离开。
但即便如此,留住人却留不住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嵊泗干部说:“领导顾虑新进的公务员要走,不愿去培养;而新进公务员因不被重视,谈何干事业的积极性。如此循环,何来人才?”
首页 上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