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苑一区启动了杭州第一个小区三维情景管理系统
寻访杭州学习型党组织
“七学”打造社区美好生活
社区工作很烦琐,特别是老小区。
怎样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李万平说,这些年,社区党委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居民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今,居民们最需要什么?他们有怎样的困难?社区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最新服务?
为深入了解这些方面的情况,翠苑一区社区党委推出“七学”制度。希望通过七个方面的学习,打造社区的美好生活。
一、学政策
凡是党和国家有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安排,社区都会组织学习。同时,社区还建立了党员“三先”机制,要求党员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总结。
社区还定期组织党员和支部书记召开党员学习会,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平台,对最新的社会动态和党组建设要求,开展学习和探讨。
把握时代大局,提炼适合社区发展的路子,这个很重要。
二、学实际
社区工作条条线线很多,有分管计划生育的,分管帮扶救助的,分管社区调解的……
别小看这里每项具体工作,“职业素质”不过关,绝对应付不了日常社区工作。
以自己所分管的线上工作为抓手,加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也是社工们学习的重点。
三、学同行
三人行,有我师。翠苑一区在为居民服务上,看到别的小区有好做法,也会结合实际借鉴、参考。
比如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社区就学习了滨江一些新小区的车辆管理经验,推出了“一进二出”的机动车单向行驶方案。
四、学同事
日常工作和为民服务中,社区还要求分管不同工作的人员,和其他同事定期交流,互通信息,取长补短。
这样,一来,大家可以共同进步;二来,居民只要找到一个社区工作人员,不管哪方面的问题,都能答上一二。
五、学上级
社区坚持社工之间的“传帮带”制度,社区党委班子成员负责帮带新社工,通过一对一帮助,手把手指导,提高新进社工的实际业务水平。
同时,社区也坚持每周向街道汇报工作,听取上级的意见和看法,更好推进社区建设。
六、学传统
翠苑一区有1050多位老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3%。
社区说,这些老人是社区宝贵的财富,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有力后盾。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有些难题通过他们指点,迎刃而解。
社区现在定期走访社区老党员和老年居民骨干,听取前辈经验,提取亮点,应用于社区的建设。
七、学先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社区管理先进的小区,翠苑一区的党委班子还经常会去那些地方转转,看看有什么可学的。
2003年,翠苑一区成立杭州第一家社区党委。
现任社区党委书记李万平说,8年来,老党委班子的那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流传至今。
这句话,并不空。
就因为秉承这一原则,这些年来,社区在党委领导下,从七个方面努力学习,创新了许多“第一”——第一家社区老年食堂、第一套社区民情夜谈制度、第一个小区三维情景管理系统……
这些“第一“,全都是为居民实实在在提供服务的。
下面这些翠苑一区的小片段、小做法,正是“七学”成果的体现。
社区老年食堂重新开张
杭州最早的一家社区老年食堂,就是翠苑一区社区2003年时开办的。
社区党委书记李万平说,当时,大家都开始用煤气了,有居民反映,老人一个人在家烧煤气,实在让人不放心。
社区一合计,小区里有那么多老人,索性给他们办个食堂好了。
于是,社区老年食堂这一新生事物就这样诞生了。
营运了那么些年,食堂“生意”一直很火热。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今年社区对老年食堂还进行了装修。预计6月下旬就能重新开业了。
新食堂环境好了,价格还是一如既往,两菜一汤+米饭,总共6元。
小红灯全面升级
2003年底前后,翠苑一区针对独居、孤寡老人,推出了“黄手帕”。
老人们如果碰上困难,遇上麻烦,或者仅仅是想找个人说说话,都可以在阳台上挂上一方黄手帕。社区工作人员或者热心居民看到手帕,就会立即上门。
这是杭州第一次推行小区黄手帕,当时这一抹黄色,温暖了不少人。
后来,针对老人救助比较着急等情况,社区把黄手帕“升级”成“小红灯”。
在社区单元门口装一盏小红灯,一根救助线接通到老人家中,老人遇上困难,只要一拉开关,小红灯就会一闪一闪地报警。
今年,社区还对这些小红灯进行了换代,新的小红灯不仅会发光,还会发出“呜呜”的报警声,更引人注意。
小区启动三维实景
今年春节后,翠苑一区还启动了杭州第一个小区三维情景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有点类似“E都市”。只要进入该系统,一个三维的翠苑一区,就会在电脑上缓缓呈现。
道路、绿化、停车位、房屋,甚至居民的信息,都能在上面一一查询到。
李万平说,接下来,社区打算在小区支路甚至僻静的角落,也都装上探头,让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顾怡 通讯员 葛健 制图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