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8日讯 随着台湾地区塑化剂事件影响的扩大,果汁饮料等食品的安全备受市民关注。塑化剂和起云剂究竟是什么?添加在果汁或食品中有哪些作用?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让孩子避免接触这类东西?昨天记者专程采访了食品工业方面的两位专家。
塑化剂主要用于工业
增加塑料的柔韧和延展性,严禁添入食品
近期不断扩散的塑化剂风波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随着此次事件的进展,“塑化剂”、“起云剂”这两个专业名词第一次被众多普通市民所关注。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娄永江教授介绍,塑化剂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这次台湾发现的塑化剂学名叫“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简称DEHP,是常用的一种塑化剂。
“DEHP主要用在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作为一种塑化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能添加到食品中。”宁波天宫庄园果汁果酒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祖满介绍,塑化剂添加在塑料中主要是增加塑料的柔韧和延展性,像塑料饮料瓶盖内部的密封圈上就含有塑化剂,由于瓶盖内部的密封圈会和饮料直接接触,其中的塑化剂可能迁移到饮料中,因此国家对塑料包装盖中塑化剂的迁移量也有明确的规定。
起云剂能使饮料更浓稠
起云剂中添加塑化剂,主要是替代棕榈油,以降低成本
此次台湾地区发现的问题是用塑化剂加入起云剂中,以降低成本。
“起云剂是一种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商品名,其主要成分包括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等,国家对这些成分的使用范围和在食品中的含量限定,都有明确的规定。”陈祖满介绍,正规配方和剂量的起云剂是一种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一般被用在果汁饮料等产品中,作用是增加饮料浊度、稳定饮料体系,属于增稠剂、乳化稳定剂的范畴。
“台湾有不法商贩用塑化剂DEHP添加到起云剂中,主要是替代棕榈油,因为DEHP的成本只有棕榈油的1/5。”陈祖满介绍。
娄永江介绍,企业在果汁或果酱中添加起云剂,可在降低果汁浓度的情况下不影响果汁的口感,这样可以节约成本,例如原本应该用6%的果汁,应用了起云剂以后可以减少果汁含量到5%或更少,可以节约不少成本,果汁或饮料的口感也不差。加入塑化剂的起云剂也是起同样的作用,且相比正规的起云剂成本更省。
塑化剂比三聚氰胺更毒
对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肝脏、脾脏等都有危害
塑化剂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果人体摄入同样剂量的塑化剂和三聚氰胺,塑化剂的毒性更大。”娄永江介绍,塑化剂产生至今有30多年时间,之前人们对其危害研究不多,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其对人体危害很大,近十几年来已经禁止添加在食品中。
“现在媒体报道的塑化剂的危害主要是集中在内分泌方面,其实塑化剂的危害不止这些,它对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肝脏、脾脏等都有危害。”专家介绍,塑化剂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它的类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内分泌紊乱,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生殖能力下降等。相对而言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尚在母亲体内的男性婴儿通过孕妇血液摄入DEHP,产生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状。
多喝开水可加速塑化剂排出
果汁添加剂越少越好,避免让孩子啃咬玩具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识别含塑化剂的饮料或食品?娄永江介绍,含塑化剂的食品或饮料不凭借专业仪器根本无法识别,由于塑化剂不是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即使有不良商家添加在食品中也不会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因此普通消费者很难识别。
“如果家长非常担心这个,可以少让孩子喝含乳化增稠剂的饮料。”陈祖满介绍,根据规定,饮料中的添加剂都必须在包装上注明,购买饮料或果汁前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一般来说选择添加剂越少的果汁越好。
另外,儿童将含有DEHP的塑料玩具放入嘴中,也是一个可能产生危害的途径,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啃咬玩具。如果孩子吃了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怎么办?专家介绍,塑化剂会随着身体自有的代谢功能,不断排出体外,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多喝白开水及汤汁等,都可以加速塑化剂的排出。
孩子哪些异常值得警惕?
许多家长开始担心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塑化剂污染,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伤害。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呢?记者昨天采访了宁大附属医院、市李惠利医院、海曙区中医院等相关医院的专家。
3岁女孩突发性早熟特征
今年才3岁的小女孩陈陈(化名),聪明可爱,被家里人宠爱有加。陈陈的妈妈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女性,每天上班之前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打扮自己。她每天临出门前都要抱着女儿亲一亲,同时要求女儿回亲自己。
让陈陈妈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不经意的亲热举动,害苦了陈陈。陈陈近段时间开始情绪不稳定,经常哭哭闹闹,小乳房开始发育。
父母抱着孩子来到海曙区中医院寻求帮助,专家接诊后,发现引起孩子提前出现异常状况的可能就是妈妈的化妆品。
专家表示,像陈陈这种情况,她每年的门诊中都要碰到十几例!当然,不仅仅是化妆品引起,还有其他一些诸如食品因素、环境因素等等。目前曝出的塑化剂污染也可能与孩子的提前发育有关,因为塑化剂普遍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不孕不育病例逐年增多
宁大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有关专家坦言,塑化剂是环境中“类雌激素”污染的主要源头。不仅近年来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在增加,而且不孕不育的发生也随之逐年增长。
市妇儿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每天看不孕不育的病人超过了200个,其中一半是男性。专家肯定地说,男人“不育”,主要是与环境中“类雌激素”有关。
宁大附属医院泌尿科虞建达主任告诉记者,他在门诊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男性不仅生育能力在下降,性功能能力也一年不如一年,许多人过了40岁就开始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有些人还需要药物才能维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精子质量下降,从而抑制了受孕率。他认为,以上这些现象,分析原因,都与“类雌激素”及其类似物入侵人体有关。
不当习惯会导致吃下塑化剂
市李惠利医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市民操作不当,可能让安全的塑料制品变成塑化剂释放物,吃进肚子。
生活中,各种塑料制品、塑料容器、保鲜膜中常能发现塑化剂身影。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里可能会造成DEHP的溶出且渗入食物。
比如,用“非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食物、用不合格的一次性饭盒装着热快餐、用非食用塑料袋装着滚烫的食物、戴着塑胶手套吃手扒鸡……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画面。贪图方便和便宜,可能让原本无害的食品变成“毒物”,让塑料容器变成帮凶。
专家表示,尤其是一遇热就变软、变形的塑料制品,一定不要用其装盛食物。同样道理,这类玩具也最好别买给小孩子玩。因为,儿童喜欢抓着玩具往嘴里放。
医师提醒
孩子出现这些异常应及早送医
针对塑化剂污染,孩子有哪些健康信号,家长需要特别警惕呢?记者采访了市李惠利医院有关专家。
男童:留意细小阴茎
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这个问题在孩子6个月以内,以及青春期的时候较容易被发现。
新生儿如果阴茎很细小,明显跟同龄孩子有差异,这就是个异常的信号。临床的检验标准是6月龄大儿童的阴茎不小于2厘米。但不少家长、缺乏经验的医师以为这是正常现象,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长好,造成误诊;另外一个容易被发现的阶段是男孩的青春期(10岁~20岁),迟迟未见孩子有发育迹象,也值得关注。
女童:留意乳房发育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此外,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如阴部有毛、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也是性早熟的表现之一。
性早熟很复杂,分类、症状、病因分类都极多,有些为“假性”有些为“真性”。家长可不能存有“观察看看”的心态,要快快带孩子就医,找专业的儿科内分泌和泌尿专科医生及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