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0日讯
“你店里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着装,扣6分;店里卫生情况不好,扣5分;此次你的店得分只有89分,以后要特别注意食品安全了。 ”昨天上午,普陀区工商分局集贸所责任区干部许翔等执法人员,对东河市场内的一家熟食店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填写了巡查公示卡,并将该公示卡贴在了该家店面的显眼位置。
记者昨从普陀区工商部门获悉,为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长效化监管轨道,让群众在选购食品时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该店的食品安全情况,同时又杜绝工商责任区干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虚拟巡查”现象,普陀在全市首创了食品安全巡查公示卡制度,目前已在全区推广,普陀城区已有300多家店面贴上了公示卡,其中分数最低的一家店仅70分。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巡查公示卡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分为蓝色和绿色两种,分别对应食杂店和熟食店两种不同类型的经营场所;卡上有考核标准、考核分值、得扣分情况、责任区干部签名、巡查日期等五项公示内容。
“在巡查中,我们重点对经营户的主体资格、从业人员健康情况、食品安全、进销台账、卫生清洁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赋分和公示。 ”许翔告诉记者,根据检查情况,执法人员会对经营户食品安全工作中欠缺的方面给予扣分,并把扣分情况、扣分原因及改正措施及时告知经营户;随后将该卡片张贴在经营户店内“维护食品安全 共建平安普陀”制度牌上,起到督促经营户整改、提高警示性的作用。“现在消费者只要一进门,马上就能看到工商执法人员为该食品经营店打的分数,对食品安全情况一目了然。 ”普陀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公示卡制度的实施,还能克服责任区干部巡查时存在的巡查不实、走形式、检查不到位等巡查“虚拟性”问题,最终确保群众的“入口”安全。“目前工商部门已印制了8000多张公示卡,除城区外,各海岛乡镇街道也将逐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