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在定海建国路的区级文物保护点——“四眼井”旁,可常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拿扫把清扫井周边垃圾,用火钳和钩子等,夹起水沟里的杂物。她就是义务护井20多年的王银莲老太太。
她成了这口井的义务保洁员
王银莲是定海白泉人,今年79岁。 25年前,她搬到定海建国路居住,便和这口区级文物保护点的“四眼井”结下不解之缘。“那时,我们都到这口井里来取水喝,井水味道透鲜。”王银莲说,井边常有洗衣服的邻里街坊,甚至连住得远的像西园、大石头跟、413医院和香源附近等居民,也会特地赶过来洗衣服被单。
渐渐地,随着挑水和洗刷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肥皂块、菜根、菜叶和塑料袋等杂物,常会堵塞水沟,弄脏井水。
王银莲见到后,自备扫把、火钳等去清扫,一扫就是20多年,成了这口井的义务保洁员。“这么多年来,自己用的一直是这口井的水,‘四眼井’就像是自家的,心里便想着把井弄得干净些,让井水更清些。”王银莲说。
从修井到护井,她都是发起人
8年前,“四眼井”的井底杂物多了,井水不如以前清了,需对井改造。
王银莲自发地挨家挨户发动居民捐款修井,大伙儿你5元,他10元地捐,总共筹集到1300余元。
筹到钱款后,她四处打听泥水匠师傅,结果找了好几个,都说维修费用远超这1300元。
为节约费用,王银莲只得找会做泥水活的新居民帮忙修井,还动员家人参与到修井中来。自己则用手拉车拉走一车车的垃圾,还拿来自己的两块水泥板,使井面和水沟修整一新。
这两年来,总有汽车在调头时,不慎撞到“四眼井”边的水斗。王银莲发现后,便自己调和水泥,一点点糊平裸露部分,如同一位专职的护井员。
作者:朱蔚 李碧松 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