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4日讯
1911年,做一次射线检查,费用一根金条;1983年,做一次CT,费用400元(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30元左右);当时如此奢侈的影像检查,估计也就达官显贵能承受,不过如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成立100周年。为了庆祝百年华诞,放射科在医院候诊大厅里搞了一个特殊的影像艺术科普图片展,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了解医学影像学。
100多年前做个X线检查
需要一根金条
浙医二院放射科成立于1911年,当年就购入了一台X线机,在那时,如果要做一次射线检查,费用是一根金条。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说:“这台机器和医院的水塔、发电机并称为广济三宝(浙医二院前身为广济医院)呢!”
1983年浙医二院购入华东地区首台全身扫描CT机,做一次检查的价格是400元左右。而当时普通人的工资是30元左右,做个检查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该CT机的首名操作者章伟敏副主任技师还记得一位特殊的病人。该病人从科室引进首台CT机开始,之后科室引进的每一台先进机器都使用过。这名患者被放射科同仁们亲切地称为“83号患者”,因为他的CT编号就是83号。
“他是一名脑肿瘤患者,在没有CT机之前。必须通过开颅手术,才能知道脑子里的情况。”浙医二院放射科主任张敏鸣教授说,这台机器的引入,使得83号患者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清楚找到病灶,随后脑外科的医生和放射科一起配合,为他成功摘除脑内胶质瘤。83号患者由于病情随访复查的需要,几乎每年来科室接受一次头颅CT检查,也经历了浙二放射科从首台CT机到目前最新一台多排螺旋CT的发展。
浙医二院放射科影像设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段的飞跃。以CT机为例,最开始的这台机器是单排CT,每次检查需要5—6分钟,采集到的数据也相对单一;到上世纪90年代末,又引进多排螺旋CT,采集的数据更多时间更短;2010年引入全省首台新双源CT机,这个机器做一个心脏扫描只要0.2秒,速度比第一台CT机要快许多倍。如今,浙医二院放射科平均每天接待2000余人进行各类影像检查。
家门口就能让美国医生看病
说起放射科,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辐射问题,在检查时总有一种矛盾心态。
“我们门诊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患者,身体上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要求医生做个放射检查,转身又在担心辐射的问题。”张教授说,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随着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检查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放射剂量也越来越低。
浙二放射科历代主任的健康问题,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佐证。
从1911年建科以来,浙二放射科已经经历了七代主任,张敏鸣教授是目前第八代主任。除了第一代主任已经不在人世,90多岁的第二代主任许梦梨主任医师仍健在;第三代主任许存森主任医师,年逾七旬身体非常硬朗。
“现在放射科已经从简单的形态学检查,对疾病的发现和诊断层面,发展到对疾病的评估及所致组织功能变化,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做个体化治疗。”张敏鸣教授说,每一个人的大脑区块划分不一样,在手术前做一个脑功能检查,可以发现各个功能的分布,在手术的时候,可以提醒医生注意语言、运动等重要功能区块,以免这些重要的脑功能区在手术中受损。
在浙医二院放射科百年华诞之前,美国加州大学也送上了一份大礼,和放射科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中美联合影像诊断中心。以后到浙医二院放射科做检查的疑难患者,都能够得到美国专家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