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江新城,大批金融机构纷纷入驻。李震宇摄
浙江日报讯 浙江服务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曾经的制造业大省浙江,正内生出另一只翅膀支撑起第二次起飞。时机已经成熟:随着浙江经济进入工业摆脱低端锁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人均GDP从7000美金向10000美金迈进,又将大大催生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又有了新期待。
商业模式华丽转身
“2006年的上市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但也对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我们从那时起就开始探索如何改变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转型升级。”网盛生意宝副总裁朱小军告诉记者。
不到5年的时间里,网盛生意宝已经走出了痛苦的转型期,进入了快乐的收获期。创新的商业模式明显地发挥出效益:“小门户”的盘子更大了、成本更低了,3000家联盟网站日均内容数据更新40多万条,并且接受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万客户的访问。
“小门户+联盟”,突破专业化行业网站容量的天花板,以“生意宝”为平台横向整合众多小门户资源,形成商业合力。网盛生意宝成为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典范。
网盛生意宝的成功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从创新商业模式入手,带动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产品多元化,从单纯的信息提供商转变为整合产业链需求的综合信息服务商,把业务从线上拓展到线下。朱小军告诉记者,创新商业模式之后,客户服务大大增值,用户的粘性、认可度包括收益都随之增长。
一去不复返的低成本竞争环境告诉我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浙江服务名牌总数已经达到78个。阿里巴巴、传化物流、三替集团等服务业的“金名片”,成为首批“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十佳企业”。
筑巢引凤生机盎然
“在有创意的地方做有创意的事,这很有意思。”坐在水泥塔柱改造的办公室里,飞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执行总监余彪谈笑自若。历经多年发展,飞鱼已经成为省内首屈一指的工业设计公司。就在去年,他们正式入驻凤凰·创意国际,借助这个创意集聚的平台,飞鱼希望能够承接更大的项目。
钱塘江北岸,灵山与龙坞景区之间,是一处闹中取静的所在。多年前建于此地的双流水泥厂,曾寄托了一辈人的致富梦想。
时过境迁,水泥工业早已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博弈中被淘汰出局,而这个沉寂多年的水泥厂区则因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在这里启动了凤凰·创意国际规划,昔日的水泥厂成为艺术之家、产业之园。“凤凰”展翅,引来68家文化创意企业争相入驻。去年,园区创造税收560多万元。
通过服务业集聚区来“筑巢引凤”已不是个例。在被誉为“五金之乡”的永康市,永康世界贸易中心将和总部中心、通关中心、五金科技创新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等一起,作为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宁波南部商务区、嘉兴科技城、横店影视产业集聚区……一个个有志于拓展区域经济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的集聚平台,正在浙江服务业的产业地图上开疆拓土。
全线出击抢占高端
金融界流传着这样一句“玩笑话”:不管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只要开到浙江就能赚钱。现在看来,这样的玩笑话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全国的副省级城市中,杭州是金融机构集聚最多的。”浙江树人大学校长郑吉昌告诉我们。
上市,上市,股市的“浙江板块”的块头,正在越变越大。今年下半年起,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和海洋经济领域中的浙江优质企业,如今正磨拳擦掌,加快上市步伐。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业,将为浙江经济再次腾飞夯实资本基石。
一家家村镇银行在田头村口落户;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保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证券、期货代理交易额逐年递增……在浙江,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据统计,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2287.9亿元,占GDP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8.4%和19.5%,其中,贷款增量居全国首位,境内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2位。
金融服务业,只是浙江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缩影。物流、研发设计、商贸、旅游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也都迎来了发展的全面提速期。
传化用七年的时间探索,找到了自己的“公路港模式”,使传化物流成为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孵化器”,并且在成都、宁波、苏州等地连锁复制。示范带动、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向开发专业物流服务转变,公路港、“无水港”、物流金融等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到2010年,浙江省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550亿元,占GDP的9.4%。
将旅游和演艺结合起来的宋城千古情,演了一万五千多场,未来还将会复制到全国10个城市,形成“千古情”系列。这背后,是浙江省旅游发展优势的进一步显现。目前,浙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旅游总收入已经双双跃升全国三甲。
生产性服务业大有作为
从2004年到2010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服务业平均增速高出将近6个百分点,但还是存在两个层次的“短腿”。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增加值占服务业总比重不如同处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等;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仅占服务业总产值的10%,发展更是严重不足。
联系浙江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结合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特点,希望能够找到适合浙江省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子。
有几个模式可以供参考。首先是升级模式。在加快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同时,优先发展知识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既可以通过促进商业模式、服务内容、服务界面、服务技术等服务业创新,也可以鼓励企业实行服务业制造化发展。在倡导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模块化发展方面,不妨多鼓励企业申报服务标准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服务企业从个性化定制向大规模定制转型。设立专项资金,也能起到支持服务业支撑平台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的作用。
传统企业还可以通过转型来实现发展。具体做法是:通过对制造业和服务业采取差异性税收政策,引导大中型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发展成为本行业品牌、设计、营销网络等关键性服务的供应商。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把制造剥离后转移到中小制造企业,自身从实物产品提供者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并通过贴息、补助和表彰等手段推进大型制造企业的重点服务化项目建设。
通过加快发展高层次生产性服务外包,培育一批大型接包商,从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拓、研发支持等各个环节入手,支持接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培育战略联盟承接国际高知识含量、高复杂性的服务业务。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打响“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品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于本地制造企业在购买本地生产性服务,按照一定的比例抵扣进项税额。
由于制造业总体处于产业链底端,利润空间有限,如果再把服务剥离出去是不很现实的,制造企业走服务剥离的道路有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可以选择的方案有:非核心业务剥离,将辅助服务活动分离出来,让渡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企业自身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降低服务企业运行成本,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帮助被剥离企业降低成本。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和政府引导,如明确分离后的税负如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各地财政对该企业予以扶持补助鼓励主辅业分离等政策措施。(作者魏江为浙江大学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