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6日讯
“好足嘞,以前办理国税业务要跑到沈家门去,现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了。 ”前天上午,说起“海上办税服务站”带来的便利,47岁的普陀区展茅街道养殖户王琴珠喜笑颜开。当天上午,市国税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展茅街道,通过“海上办税服务站”现场为当地的纳税人办理业务、提供咨询。
去年5月,普陀国税分局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海上办税服务站”,被海岛企业和个体户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国税局”,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和肯定。记者从市国税局了解到,从本月起,“海上办税服务站”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行。
海岛企业个体户遭遇办税难
在展茅街道的庙后村,王琴珠养了800多只土鸡以及山羊。“以前经常有单位买鸡后索取发票,可我腿脚不灵便,只好托熟人到沈家门去代办。”王琴珠说,为此还影响了一些产品的销路。说起办税的麻烦,展茅跃龙五金家电负责人蒲跃龙也深有感触:去一趟沈家门,不说来回路费,光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多小时。
本岛的乡镇纳税人觉得麻烦,外岛上的个体户和企业就更头疼了。“以前每次领购发票都要去沈家门国税大厅,来回就是半天。 ”桃花一家水产企业的会计张静君说,如果忘带什么材料,不单单浪费车船费,来回跑更是吃足苦头。
由于当地没有国税办理机构,普陀的桃花、虾峙、蚂蚁岛、登步、白沙和东极诸岛等海岛地区,1000多户纳税人要办理涉税事宜,就得跑到沈家门来。“来回要坐船,有时还要住宿吃饭,既费力又费钱。”普陀国税分局局长盛梅林说,随着舟山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一些大项目纷纷落户,如何破解海岛个体户、企业的办税难问题,更好地服务新区建设和海岛民生,成了摆在国税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一道“考题”催生一项创新之举
如何破解这道“考题”?去年5月,普陀国税分局推出了“海上办税服务站”,这一涉税服务创新项目为全国首创。“海上办税服务站”通过定时定点上门集中办理涉税事项,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发票调换、纳税申报、税务登记、税务认定、纳税辅导、农民办税方便卡办理、重大投资项目与大型企业专项服务等10多项服务内容。
盛梅林介绍说,对因特殊原因无法到达约定服务地点的纳税人,服务站会上门服务,及时为他们办理涉税事宜。对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进行工作台账登记,建立定期反馈制度。此外,还推出了“电话预约服务”,纳税人临时需要办理紧急涉税事项的,只要通过电话预约,告知所需服务事项,服务站便会指定专人全程代理、急事急办。
在前天上午的办理现场,王琴珠一下申请了5万元的开票金额,此项创新项目的推出,让包括王琴珠、张静君在内的许多人,再不用为跑沈家门办理涉税业务而烦恼了。据统计,“海上办税服务站”试运行以来,共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386人次,答复纳税咨询72项次,办理税收优惠1200余万元。不但减少了小岛纳税人来回奔波的辛劳,还进一步降低了纳税人的办税费用。“海上办税服务站”带来多少实惠?盛梅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户纳税人来一趟沈家门平均要花费50元船费、20元市内交通费,一年按4次计算,每户纳税人至少可节省费用280元。加上一半左右的纳税人需要吃饭或住宿,如以每人次100元计算,普陀的1000多户海岛纳税人一年累计可节约费用50万元左右。
“海上办税服务站”在全市推广
“海上办税服务站”试运行后带来的变化,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在批示中指出,“海上办税服务站”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做法和效果很好,体现了很强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国辉对“海上办税服务站”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国税部门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巩固和提升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实效。
据统计,全市分布在没有设置国税机构的海岛纳税人有7220户,占纳税人总数的近20%。“从本月起,‘海上办税服务站’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行。 ”市国税局局长谭中伟介绍说,通过这项创新措施,方便海岛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记者了解到,“海上办税服务站”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服务项目包括普通发票缴销领购、纳税申报等10多项内容。谭中伟表示,将围绕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和新区建设的大背景来谋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海上办税服务站”在全市范围内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