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6月19日讯(记者童桦) 临近“七一”,“延安”、“党史”、“红色”等词已成为网络书城的搜索关键词。《共和国风云纪实》系列、《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等众多红色佳作的身影都出现在各新华书店的展台。
浙江省同样佳作频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陈云画传》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究系列”丛书已于近日面市,浙江摄影出版社的《主义之花》、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向延安》等红色小说都将在这一周亮相。众多作家、编辑用这些作品奉上了对建党90周年的一份祝福。我们不妨从中撷取一二,以飨读者。
“《向延安》在今年的红色小说中比较独特,是海飞继《旗袍》后构思的新作,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且有历史和时代感。”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邹亮说。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海飞曾经创作过《大西南剿匪记》、《铁面歌女》等影视剧本。
“《向延安》的背景是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以出身大家庭但酷爱厨艺的向金发一家在抗日烽火中的人生变迁为主线,讲述一批抱有革命理想、向往延安火热生活的年轻人不断成长的故事。”海飞聊起他从去年就开始构思的故事梗概,“简而言之,是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大背景下展现小人物的人生、情感历程。主人公不仅见证了汪伪、军统和共产党地下交通站三方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暗战,见证了风云变幻中一个家族的溃败,同时也经历了兄弟相煎、亲情成仇、友情相悖、爱情背道而驰等磨难,最终成为革命者。”
海飞为这本20万字的小说下足了功夫,小说大纲就修改了6遍。“我从去年起就在网上寻找和购买那个年代的物品,有旧上海地图,也有各种旧照片,朋友们也帮我找了许多资料。”他说,如果只写去延安的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或人事,剧情呈单一直线不易铺展,人物间的矛盾不易编织,“所以选定上海作为故事发生地,是因为我童年的大段时光在上海度过,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当时的上海形势很错综复杂,于小说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为什么取名《向延安》呢?
“对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来说,延安不仅是革命圣地,也是一个浪漫的代名词,当时去延安实际上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年轻人,所以在延安会产生很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海飞解释说。
一说起小说情节,海飞的话闸子便打开了。“主人公自己是一位逐渐成熟的革命者,他的大哥是共产党,二哥是汪伪特工,姐夫是军统上海站的,姐姐则去了延安。而这一家子都需要隐瞒身份,所以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海飞的这个新长篇以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为主,所以没有把过多的笔墨付诸精彩跌宕的谍战场面,但仍有许多谍战的成分在其中,像主人公在电线杆上的告示中寻找“异体字”暗号、街头锄奸、日本特务机关投毒以及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情报转送等情节,都会让读者沉浸在旧上海的氛围中,感受到当时斗争的激烈紧张。
《向延安》这部书颇具看点,其他红色作品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读者朋友不妨亲身体验红色作品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