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六新”让资本市场变得活跃,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方向。因小商品而闻名的义乌,正在将这种战略导向注入行业升级中。近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了解到,仅2011年,涉及科技、生物、能源等14项科技臻品已成功入驻,并且静待资本和市场的孵化。
三年超17个科技项目入驻中心
“我们开发的内雕机系列设备和标记设备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激光内雕机与三维摄像机相结合,可将立体人像逼真地雕刻在各种晶莹透明的水晶体上,这一技术更是国内首创,广泛应用于饰品、工艺品、水晶、玻璃等多领域。”浙大义乌创业育成中心内的圣石激光总经理卢巍说,依托义乌强大的市场,紧紧依靠浙大的技术支持,可以深入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课题。
如果说内雕机技术显得略显生疏的话,那么真空环保厕所、机器人做家务等更像是一场“家政革命”,这些发明项目将是中心接下来产业化尝试的重点内容。
类似于卢巍这样带着高科技项目到义乌来找资金、找市场的人,首先会在中心备案,之后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才能利用中心的平台对资本和市场开放。中心常务副主任孔志洪称,中心筛选的产品应该理解为泛浙大产品,绝大部分是浙大老师研发出来的,只有少部分是通过浙大及兄弟学校共同开发引入的。
2009年,浙江大学与义乌市政府共同合作的项目——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成立,至今已先后引进超过17个科研项目,目前正在与市场和资本的充分接触之中,有的甚至已成立公司,进入到产业化试验阶段。
科技成果转换考验资本耐力
孔志洪告诉记者,浙大义乌创业育成中心先后对本土企业家开设了管理、人才培养等讲座或培训,起到孵化科技成果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过,科技成果的孵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一步到位的事,这也是对合作双方的一种考验。
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义乌某工艺品企业已向该中心研发电脑横机织针的项目投入2000万元,一枚不足一克的电脑横机织针着实让投资者看到了义乌无缝内衣和袜业的美好“钱途”,目前已有多家义乌企业和投资机构与其进行接触,希望实现产业化运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作为针织生产的灵魂,织针在成圈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任何一枚织针的损坏,都有可能引起针织品的严重瑕疵,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不过,对于产品该如何具体服务义乌的袜子或无缝内衣企业,还要继续试验改进。
“并非所有的项目都有这样的契合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地资本观念追求快速回报的强烈习性,科研项目转换率并不高,这也暴露出,对于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项目,资本方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经验。
“对于高新科技项目来说,义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科技项目发展所需的民间资本也十分充裕。”孔志洪说,但是义乌要依靠科技力量大踏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还需给这些项目更多政策扶持,比如土地政策倾斜、加大补贴力度、增加税收优惠等。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