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0日讯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90华诞。对于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这也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十年前,伴随着潘广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的一记开市锣,中国内地第一家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天通股份”宣告诞生。
天通走向成功绝非偶然,其裂变的核心动力就来自于党组织坚强堡垒的打造。回首天通发展的历程,从一个乡镇企业到中国第一自然人上市公司;从中国软磁王,到建成电子材料与应用、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和高端专用装备三大产业及其生产基地,每一次重大战略转型,无不凝聚着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印迹】
裂变,中国第一自然人
控股上市企业诞生
灰褐色的表面沧桑满壁,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漩涡,那是火山即将喷发前与地壳的猛烈冲撞,是造山运动开始时力的交锋,是两股力量的激烈较量……走进位于海宁郭店的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一座现代雕塑非常醒目,虽然经历了岁月沧桑,但仍掩不住其震撼人心的魅力。
这座建成于1989年的雕塑是天通人的图腾,名为“裂变”,构思源自于天通“农民—成立企业—运用高科技—生产电子产品—企业居行业前列—成为时代弄潮儿”这样的时代巨变。
历史回溯到1989年。离原水机站站长潘广通筹款50万元创办海宁电子元件厂(天通前身)已经过去了5年,“天通王国”的艰难创业才刚刚起步。这年4月,公司党支部成立,只有十多名党员,潘建清任党支部书记。这一年,天通也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能量“裂变”。
在2005年出版的《新商道——中国软磁王“天通股份”20年创富智慧》一书中这样描述:市场疲软、经济滑坡,电子产品行业一度陷入困境,1989年上半年,海宁电子元件厂磁芯产品大量压库,应收款剧增,资金严重缺乏,工厂被迫停产。
时为党支部书记的潘建清面对危机快速反应,提出借钱稳定生产,在党员的带头下,企业人心稳了,生产也稳了。1989年下半年,市场出现转机,企业库存一销而空,订单络绎不绝,企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
一直在研究天通党建历程的公司党委副书记俞肖松表示:“这是天通党组织成立后第一次发挥作用。之后在天通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党组织的作用无不体现。”
天通重视党建,源自于创始人潘广通对党的深厚感情,潘广通虽然不是党员,却一直密切关注时政变化,努力领会党的政策方针,并将其用到企业决策中。天通发展历程中著名的“六年三改制”就是充分领会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后作出的决策,这也是改革开放大潮中嘉兴民营经济锐意改革的典型案例。1993年,海宁电子元件厂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更名为海宁天通电子有限公司,310名员工224名参股;1997年10月,天通又进一步规范为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天通再次完成了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通过六年三次改制,建立起的由自然人控股的规范股份制公司,为天通上市奠定了扎实的体制基础。
2001年1月18日,天通股份顺利挂牌上市,成为全国证券市场第一家由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必然涉及各方利益,因此每一次改制对企业都是一个考验。”俞肖松说,“得益于党组织建设比较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走在前列,三次改制企业都比较平稳。”
【解读】
临危,党组织显身手
越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越是关键时期,越需要党组织的坚强支持。
2008年,天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年3月1日,天通的创始人、董事长潘广通因病逝世,享年70岁。同年9月20日,公司的副董事长、副总裁潘金兴在深圳出差时,突发重病,永远地倒在了出差的途中。接踵而来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天通雪上加霜。俞肖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市场订单骤然下降,库存产品堆积如山,2/3的机器停转,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
然而,三重危机并没有压倒天通,“只要党组织在,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这是潘建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08年11月21日,潘建清作为浙江省13个企业家代表之一,参加了温家宝总理考察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座谈会。11月28日,天通党委就组织召开了“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共度时艰”千人动员大会,潘建清传达了温总理“战胜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精神。他还承诺,公司绝不裁员,绝不减薪。为了鼓舞士气,练好内功,迎接发展新机遇,公司党委组织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拔河比赛等活动,对全体员工进行军训和岗位知识培训,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凝聚了企业人心。
“如果说天通是一艘船,党组织就是船上的舵!”俞肖松说:“正是党组织发扬‘关键时刻站得出’的精神和企业主心骨的作用,让企业安然渡过了难关。”
如今,天通已有党员300多人,每年还有五六十名年轻员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企业200多名管理人员中,超过80%是党员,300多名党员中,中青年党员大多是企业的骨干。尤其是公司高管层,9名高管中有7名是党员。作为非公经济党建的典型,去年,由中组部举办的“全国新经济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理论成果研讨会”在天通党建活动中心召开。
【回音】
丰富非公党建的“嘉兴样本”
如今,天通已有近5000名员工,建成了电子材料与应用、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和高端专用装备三大产业及其生产基地。2010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12788万元,同比增长58.78%,上缴国家税收达5600多万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8843万元,同比增长129.04%,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
“天通的成功裂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党组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坚强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嘉兴市非公企业党建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嘉兴学院赵金飞教授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总量已占全市GDP的近九成。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先后开展了“百日推进”、“活力和谐”、“攻坚克难当先锋”活动及“提高组建率、提升作用力”的“双提”建设,“发展强、党建强”双强争先活动等系列党建活动。截至2011年5月底,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24.2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动态组建率达100%。
“我市通过试点推进、会议推进、政策推进、现场推进、培训推进、案例推进、组团推进、指导推进和表彰推进九种方式并举的新模式,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双强争先;依托区域性党组织孵化中心、党员职工服务中心等平台,通过商会带建、村企合建、挂靠组建、派员组建、行业联建等方式,扩大了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开展‘党员领办攻坚项目,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系列活动、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在非公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通过实施党组织书记‘领雁’、党务工作者‘孵化’、党员素质‘登高’、党员队伍‘活力’等四大计划,提升了党务干部和党员素质。”市委组织部社会组织与企业党建处处长王良科表示,通过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党建工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海盐,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担任着非公企业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党务“红领”,助推企业科学发展;在海宁,“产业党组织”建设将相同或相关联的企业集聚到一起,通过党建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给……一种地方化、个性化的非公企业党建“嘉兴样本”,使党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