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一只木桨,一叶扁舟,一边是滔滔洪水,一边是望眼欲穿的村民……
昨天上午10点,56岁的陈有福弓着背坐在小木船上,大口喘着气,浑身汗津津的他顾不得双脚还在水里,拿起小船上的一瓶矿泉水,猛喝了几口。
这已经是陈有福昨天第4趟划着船进出香溪镇洲上村——自从6月16日洲上村被围后,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划船进出这个“孤村”多少次了。
陈有福并不是个例。在兰溪的这场洪水中,有一支特殊的应急摆渡队,他们放下被洪水围困的家人和财产,自愿、免费为受灾群众摆渡,转移人员物资,在滔滔洪水中荡开一条“生命之路”。
陈有福,56岁
一叶扁舟救出百人
自从6月16日洪灾发生后,陈有福就和几位渔民开始免费摆渡,经水上派出所协调,他负责香溪镇和洲上村之间的线路。
“我们其他忙也帮不上,就是能划船,出出力气。”陈有福眼睛里都是血丝,虽然他身体一向不错,但每天十几趟摆渡下来,56岁的他也有些吃不消了,“前天(18日)最累,从中午到凌晨不停地划,就吃了一顿饭。”
香溪镇距洲上村大约5里路,水深有三四米。这看起来不长的一段路,陈有福划船一趟要近40分钟,“这段路太难走了,上面有电线,下面有木头,我划了40多年的船,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难走的水路。”
陈有福自己家住在兰溪市区,因为地势高,房子是没有进水,但唯一的一条渔船因为来不及挪到高处,被泡在了水里,一直没有转移。“老婆都骂我了,说自己的船也不管,但还是救人重要。”
为了摆渡方便,陈有福干脆住在了镇政府里,“两张桌子一拼,对付一晚。”
6月19日,兰江再次洪峰来袭,洲上村告急,香溪镇政府接到兰溪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通知,要求村民当晚必须全部转移。
“昨天(19日)中午过来的,凌晨3点多才睡觉,早上6点就又起来了。”昨天一天,陈有福用自己的一叶扁舟,从村里运出了100多人。
童宝仙,54岁
记者,帮我弄个手电筒看路
和陈有福一样,54岁的兰溪市渔业大队主任童宝仙也在香溪镇和洲上村之间摆渡。
记者见到她时,已经是当天晚上8点多,在黑漆漆的水面上,她撑着小船从洲上村往香溪镇方向划来,
“天太黑了,水又很急,我真的很怕。”童宝仙站在船上,时不时往洲上村的方向望去,脸上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尤其是从香溪镇往洲上村划去,就我一个人在船上,我紧张得心都砰砰跳。”
直到这时,她才有空坐在船上吃盒饭,至于吃的是什么,她完全顾不上,“看不清,吃得很快,也不知道是什么菜了。”
吃完饭,童宝仙向记者提了一个要求,“你帮我问问,能不能弄一个手电筒来,我实在看不清楚路。”
经过记者联系,当天晚上10点左右,她拿到了一个手电筒;11点左右,她拿到了一个安全帽,上面还装着一盏矿灯。
童宝仙躺到香溪镇政府的凳子上准备睡觉时,已是昨天凌晨3:50,这一天,她不停歇地来回划了20多趟,每趟船上都坐着八九个村民。
童宝仙的丈夫是个渔民,她也经常跟着出船打鱼,“只要看得清楚路,我就愿意继续把村民救出来。”
张庆军父子,父亲70岁
自家鱼塘损失十多万,全没顾上
6月19日下午6点10分,兰溪市赤溪街道新潘村已被洪水完全围困,进出的唯一道路水深超过1.2米。
一片汪洋中,一条打鱼的小舟缓缓划来,摆渡的是个中年人,一双湿透了的解放鞋,身材消瘦,皮肤黝黑。
“这位兄弟叫张庆军。”新潘村村主任范小林说,“他是浣江村人,一直在帮我们村救灾。他划船的技术是我们这个片区公认的。”
摆渡船很小,一次最多运4个人,300米水路,一个来回需要20分钟左右,人多的时候根本没有歇息时间。
“我是养鱼的,水上作业比较有经验。”张庆军说,洪水一上来,自己鱼塘里的鱼全跑光了,“损失十几万元,算了,重新再来吧。”
昨天早晨5点半,张庆军14个小时的通宵奋战暂告一段落,他实在累得不行了,这时,他70岁的老爸说:“我来吧。”
昨天一个上午,大家都非常紧张。赤溪街道在上游,因此洪峰的到来比兰江城区早至少一个小时。在这样的险情下,老翁沧桑的脸庞上写着稳重:“慢是慢了点,但急不来的,你们都坐稳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