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2日讯
又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刻,如何选择,不仅困扰着大多数高考生,还有考生背后的一大家子。根据12355来电咨询信息显示,近年来由于高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的盲目性,导致在大学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弃学”现象。有的学生入学后,发现专业不喜欢,索性沉溺于网络,白天不上课,晚上泡网吧。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在选择志愿或者做职业规划前,通过专业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会比盲目选择好得多。
明天(6月23日)下午1点,就有一场关于填报志愿的咨询活动,名字叫“猜猜你理想”,由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同主办,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协办,活动将免费为100个考生提供职业倾向自我测评,并结合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帮助考生了解自我兴趣及职业倾向。
由于参加人数有限,报名需要提前预约,电话“12355-0”,报满为止。主办方还将为无法来现场的考生提供50个名额,在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体验测评。
记者先期体验,“猜理想”猜出一头汗
很多人会疑问,这个评测是怎么进行的,究竟准不准呢?昨天,记者抢先体验了一把。
12355心灵花园体验中心专家、市七医院心理咨询师倪喆先是让记者做了一份《职业兴趣倾向问卷》,里面首先是进行9种职业能力的测试,比如:一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算数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等,每一种职业能力下面又分别有5小题,要求按照“强、较强、一般、较弱、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评估,在符合自己情况的等级括号内打“√”,共45题。
测试完职业能力,然后是在70多种职业里挑选出感兴趣的3种职业。
倪医生说,按照第一感觉来填,千万不要仔细思考,不然会受到主观思想的影响,要的就是潜意识的第一感觉。
记者本人已经工作了8年,还是依着倪医生要求的“凭直觉”选择,看看我到底适不适合记者这份职业,如果不适合,还可以趁着年轻选择一下。
直觉中,我的记忆力不行,于是学习能力的分被拉低了不少,而最差的就是空间判断能力了,基本属于较差的类型,而职员能力中,关于快而准确地抄写资料,发现错别字,发现计算错误好像也不是很行。
总之,9大职业能力测试做完,自我感觉是中下,心里不禁慌兮兮的。
而70个职业中选3个感兴趣的职业,也迷茫了半天,最后勾了经济学家,作家和编辑,商业经营管理,想来很大程度上一个是因为本职工作下意识行为,另两个觉得和经济、商业相关的话比较能赚钱,反正事后对着这张问卷,更加迷茫了。
倪医生只好安慰我,他们手上有一份各职业需求的能力要求对照表,做这份问卷的主要目的是对考生进行一个初步检测,通过对比,告诉考生你所感兴趣的职业和你目前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差距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和着力点在什么地方。如果能力和理想职业之间差距太大,那么就不应该盲目追求理想。而对于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的考生,这份问卷也可以给他提供借鉴,看看他和哪些职业需求的匹配度比较高。
自己做职业测评,当心被误导
在做职业测评时我还很惊讶地发现,居然打电子游戏、削苹果、穿针眼、打字、在图书馆很快地查找编码卡片这类不起眼的事都算在职业技能里面。
倪医生说,这是测评手的能力,很多职业和手的能力关系度比较大,像外科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等。据说,一位很出名的外科医生,可以在一分钟内用镊子夹住两个线头打出60个结,如果平时动手能力弱,这类工作胜任就会比较吃力些。
倪医生还说,这些题目都是从国内外有关职业测评的各类书籍中筛选出来的,有的是直接翻译自国外网站,他们又针对填志愿和考生情况做了些修改,权威性和专业性都毋庸置疑,但考虑到时间问题,测评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指导和辅助,并不是说一定要选某某职业。
倪医生说,很多家长也会从书店买一些职业测评的书来给孩子进行测试,其实这样非常容易误导,因为孩子在做这些题目时并不是很严谨的,最后的结论也大多是参考性质的,并不是定死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依书直说”,做问卷更多是建立交谈的线索、素材,和考生面对面的交谈才是关键。
当然,我的测评结果还算是对得起我目前的职业,也没办法,定性了,要改也来不及了,而很多考生还是有很多可塑造的余地,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去努力的。
究竟准不准,有没有效,如果你正被填志愿困扰,不妨去体验一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