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云山街道桃花坞社区工作人员冒着暴雨,排查居民老房子的安全隐患。记者李建林文/摄
浙江在线06月22日讯
6月中旬,兰江连续遭遇1955年以来两次最大洪峰,兰溪干部群众倾注全力、众志成城抵御洪水灾害。而在当年,杨东海也曾奋战在抗洪一线。
1994年6月12日,兰江水位猛涨,沿岸堤防告急。“我去!”杨东海主动请缨,赶到马达镇陈家村……7天7夜不眠不休抗洪抢险,杨东海的体能耗至极限,他两眼布满血丝,脸色发黑。在第三次洪峰到来时,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准备叫别人去。但杨东海说自己情况熟悉,又带着1000只编织袋,拖着病体,与群众再一次奔向抗洪抢险第一线……
在杨东海的精心指挥下,陈家村安然度过了洪峰。大坝保住了,该村及附近4个村的3000多亩粮田保住了,1000多亩珍珠塘和大片的棉花、西瓜、甘蔗、鱼塘保住了。
又是一年杨梅红。
云山街道陈家井村的村民都特别怀念杨东海。当年,正是杨东海率先引进“黑炭杨梅”,更新了兰溪的杨梅品种,才有如今兰溪杨梅红遍山乡的盛景。
在陈家井村采访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村民对杨东海的深情,那是对“人民的好公仆”的敬仰和思念。
而在陈家井村所在的云山街道,干部群众则因为杨东海多了一份自豪,更多了一份责任。
近年来,云山街道在社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创新任重道远。我们的做法是:重点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强化服务百姓的机制和理念。”比如:创办“家和”调解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和完善“农民之家”,当农民最贴心、最实用的“保姆”;还有天福山社区的错时上班制,“居民上班我当班,居民下班我值班”,一年365天,天天服务老百姓……
“社区工作很烦琐也很辛苦,但我们都很欣慰,因为居民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也把社区干部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天福山社区党委书记钟伟民说。
社会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是这样说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杨东海精神的内核是什么?
1995年5月23日,本报在头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杨东海这一典型报道,在题为《东海不朽》的评论员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杨东海同志全身心地扑在‘三农’上。他视农业为命根子,视农村为自己的家,视农民为亲兄弟……在他身上,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