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热线”近日频频接到读者投诉——珊溪水库库周,尤其是泰顺县境内滥捕现象严重,作为清洁水源的主要用鱼鲢鳙被大量捕杀,蓝藻异常增殖现象时有发生,“大水缸”水质堪忧!
珊溪水库被称为温州的“大水缸”,是温州500多万市民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持饮用水水源清洁始终是近年关注的焦点。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滥捕行为是被严令禁止的。
珊溪水库偷鱼现象究竟有多严重——真的严重到影响水质的地步?连日来,记者赴文成、泰顺两县明察暗访,通宵蹲守,偷鱼乱象触目惊心!
昨日清晨5时半,几个村民把几条从珊溪水库捕上来的鳙鱼拖上岸。
在珊溪水库,村民基本利用竹排下网捕鱼。
每天下午5时半许,是偷渔者放网捕鱼的最佳时机。
这小四轮上,凌晨刚捕来的鳙鱼达上千斤。
数十渔网横断水面
村民“改行”当渔民
6月17日、6月21日,记者对珊溪水库数百公里库周进行了数次全线走访,发现大规模偷渔现象已完全公开。
每天17时开始,是成群鲢鳙鱼游上近水面寻食的时段,也成为偷鱼者放下丝鳞网捕鱼的黄金时间。所谓丝鳞网,是长度数十米到上百米不等、高度一米到数米不等的单面网,大鱼触网挣扎时,身上的鳞片会被网挂住,越挣扎缠得越紧。而珊溪水库偷鱼者所用的丝鳞网,小到半公斤、大到十几公斤的鱼均能被捕获。
在泰顺县百丈镇码头附近,数公里长的水面上,随处可见正在放网的当地村民。或一两人撑着竹排,或开着机动船。一袋袋装着丝鳞网的麻袋被毫不避讳地放在显眼处,最多的一条船上,密密麻麻放着十几个麻袋,最少的也有四五个。记者数了下,在放网的各类船只共有14条。
这里的水面宽从数十米到上百米不等,村民们将丝鳞网从这一头慢慢放到另一头,一些网上有空塑料瓶浮在水面上作为标记,有些则沉在水下,难以发现。傍晚6时多,这片水面已是密密麻麻一排排丝鳞网横断水面,记者粗略数了下,丝鳞网不下50副。
记者调查发现,百丈镇是滥捕偷捕鲢鳙最严重最公开的地方。在走访中,一名男性村民看到记者在船上拍照,以为是管理人员,当即从岸边捡起数个石头边骂边砸了过来。
司前镇白鹤山庄附近水域,7个男子以为记者是管理人员,坐在岸边按兵不动。记者的船经过时,看到岸下停着的三艘机动篷船内,隐约可见丝鳞网麻袋。一个小时后,记者再回该片水域,果然发现水面上已布下数个丝鳞网。
地笼网“包围”水库
酒糟成了紧俏货
除了丝鳞网,利用地笼网捕鱼的现象更为普遍,地笼网数量惊人。
这种网是一种长度数米到数十米不等的筒状网,放置在岸边的水下,鱼从旁边的网洞游入后便难以脱身,成了笼中物,因此当地俗称“地笼网”。这种捕鱼方式对鲢鳙等大型鱼的“杀伤力”不大,但对水质的污染却不小——因为它使用的诱饵是酒糟。
在黄坦镇原云湖乡码头附近,记者随手拉起一个地笼网,七八米长的网笼底部,一块重约0.5公斤的红色酒糟清晰可见,散发着刺鼻的味道,一群小鱼已被引入网内。
几天来巡视水库库周,随处可见岸边挂着的地笼网,而藏在水下靠近了才能发现的数量更加大。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仅挂在水面上被记者发现的地笼网就数以千计。据一些捕鱼者介绍,这些酒糟可以在水下放置两三天时间才会融散,融散后再放入。加了酒糟后,诱鱼效果成倍增加。一个地笼网里的酒糟对偌大的水库影响也许并不大,但成千上万的地笼网长期不断的投放,酒糟的总量将非常惊人。
珊溪镇一酒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原本要倒掉的酒糟成了香饽饽,被远近的村民成批买走,甚至经常脱销。“基本上是买去捕鱼的。”
记者通宵蹲守看偷鱼
大小鲢鳙被“通杀”
百丈等地这么多丝鳞网,一个晚上总计能捕多少鱼?当地盛传多时四五千公斤,少时也有五六百公斤。事实究竟是否如此?
昨天凌晨2时,记者赶赴百丈镇,暗访捕鱼情况。
凌晨4时,在距离百丈镇两三公里处,昏暗的夜色中,十数盏灯光在宽阔的湖面上慢慢游走,忽明忽暗,偷鱼者已经开始起网了。
凌晨5时30分,记者从盘山公路沿着崎岖的小道下到岸边,一名老翁和一名中年男子正撑着竹排靠向岸边,竹排上是六七个已经装好的丝鳞网,但是没有看到鱼。
记者当即上前询问收成如何?有没有鱼卖?中年男子马上从竹排下拉出一串被绳子套住嘴的鳙鱼,说:“都是刚捞上来的,很新鲜,6元一斤。”记者看到,共有十五六条鱼,其中六七条至少有七八公斤重,小的每条也有一公斤左右。两人邀请记者到他们家中,称重再买。随后,他们将这些鱼全都抬到停在岸边的一辆农用三轮摩托上。
7条大的鳙鱼过秤后有66公斤。老翁说,“今天的收成不好,最多的时候曾一夜捕过四五百公斤。”
“整个村最多时一天捕过多少?”
“上万斤总有的。”
“这些小鱼怎么处理?”
“五六元一条卖掉。会有人来收的。”
清晨7时左右,记者在百丈镇上又走访多个住户,询问有没有“包头鱼卖”,发现所有的鱼已被人盘走,运到周边更大的集镇甚至温州市区贩卖。
走访库周菜场看鱼市
满载的鱼从哪里来?
记者立即驱车赶往临近的司前镇。在该镇菜市场,一辆牌照为浙C.GJ552的四轮小货车车斗上,满是已死的鲢鳙,几乎与近半米高的斗面齐平,至少数百条,从一两公斤的小鱼,到七八公斤的大鱼都有。这一车鱼目测应该在500公斤以上。记者询问价格,车主回答:“大的5元一斤,小的5元一条。”记者问这些鱼是哪里的?该男子回答:“全是百丈的,刚刚运过来,鱼都刚死,还很新鲜。”
记者随后驱车来到泰顺县筱村镇的菜场,一名鱼贩正在卖活的鲢鳙,共有三四条,每条七八公斤。“都是百丈运过来的,5元一斤。”
泰顺新浦菜场,一鱼贩面前摆着十几条约半公斤的鲢鳙。“都是珊溪水库刚捞上来的。”
记者又向文成的几名鱼贩了解,文成、瑞安一带的不少饭店、农家乐已经断货,在珊溪水库唯一有资质养殖和捕捞鲢鳙的飞云湖生态渔业公司最近没有捕什么鱼,也根本没有向泰顺一带卖鱼,因为缺货,文成一带的鲢鳙已经卖到了20多元一公斤。
泰顺沿线,这么多自称来自珊溪水库的鲢鳙显然不是来自正规渠道。
我们为什么关注鲢鳙?
鲢鱼,俗称白鲢。鳙鱼,俗称花鲢。鲢鳙因属滤食性鱼类,以吞食藻类为主,具有清洁水源的作用,被广泛养殖在水库、水源地内。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条鲢鱼每生长一公斤,须吞食约100公斤-150公斤的鲜蓝藻。
我们为什么关注珊溪水库鲢鳙养殖?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温州“大水缸”水源水质,关系到数百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记者曾采访过许多部门和专家,除了控制库周生活、生产污水排放,放养鲢鳙是目前清洁水源最主要和有效的方式。目前,为了便于管理,珊溪水库通过企业承包的方式,将水库鲢鳙养殖权外包。每年,相关部门都会对鲢鳙的放养数量、捕捞规模进行严格控制。鱼太多不行,会适得其反,太少了也不行,清洁能力不够。
但是,日益突出的滥捕偷捕现象却打破了这种平衡,让水库水质失去一道重要屏障。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鲢鳙捕捞过度的泰顺新浦、百丈、司前等地水域,近年来,不时出现蓝藻增殖异常现象。一到炎热午后,水面就会浑浊,仿佛漂着一层粉屑,且臭气扑鼻。大量盗捕鲢鳙,是否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因,还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
但不争的事实是,珊溪水库偷渔滥捕情况已非常严重和公开化。法律和水源地保护的现实需要,都不应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