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诸暨6月22日电(记者于洪海 通讯员翁均飞 孟秀飞) 今天,诸暨市农业局200多名技术人员按产业组成技术服务指导组,下田头、进棚舍,指导受灾户科学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工作。
上午,农技专家来到种粮大户朱华灿的早稻田里,虽然积水降低25厘米,但早稻植株的2/3仍然浸在水里。经过短暂的调查交流,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伟祥对朱华灿说:“你要想尽办法在这两天内排除积水。只要后续处理措施得当,早稻产量还是不会太差。”
“我们现在先排受淹轻的,争取保早稻,另外,我的晚稻秧苗田没进水,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将及时改种晚稻,争取单季晚稻早种创丰收。”面对灾情,朱华灿也有自己的打算。
紧接着,专家们来到附近的葡萄种植基地。一走进葡萄棚,高温高湿的环境让人犹如在“蒸桑拿”,但果蔬专家孟瑜清根本顾不上这些,仔细询问果园的进水时间,查看浸水高度。果农陈仲国介绍,脚下的这块果园地势相对较低,所以浸水大概有两天一夜。
“浸水已经超过24小时,必须剪去20%的果实,才能保住树苗。”孟瑜清当场提出应对措施。
今天,店口镇三江口村淹没区成了临时的鸭子交易市场,一些来自周边县市的贩销户,纷纷与受灾的养鸭户达成了协议,把一只只游荡在洪水中的鸭子装车销售。
已经连续忙碌了两天的诸暨市绍鸭产业协会负责人张灿明告诉记者,灾区养鸭是产蛋为主的蛋鸭,因为受到惊吓,产蛋量会迅速下降,再加上没有饲料喂养,体重也会明显下降,马上转作肉鸭出售是减少损失的最好办法。
据了解,目前诸暨全市100多家养鸭场进水,22万只蛋鸭受灾。在诸暨农业部门和产业协会的努力下,每天有2万余只蛋鸭变为肉鸭销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