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资料图。来顺兴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网6月25日电 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北京时间24日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学者裴钰认为,西湖成功申遗,可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城市转型升级。他还认为,中国当下的“申遗潮”不会退热,今后每年至少能保证一个自然或文化遗产申报成功。
裴钰:跳出杭州看西湖,跳出浙江看西湖
学者裴钰的研究方向是休闲和旅游文化产业。在他看来,西湖申遗成功之后,对浙江、对长三角区域意味着什么,需要重新定位和梳理。
在裴钰看来,要跳出杭州看西湖,跳出浙江看西湖。西湖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市升级。世界遗产西湖是撬点,是杭州成为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起点。
他认为,借助西湖等世界遗产,长三角区域可以打造全球性的旅游发展都市群。这种优势,是环渤海经济圈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
在接受中新网文化频道采访时,裴钰说,西湖美景虽然国人尽皆知晓,但国际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成功进入世遗后,将提高在欧美等海外地区的知名度。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会极大地提高一个地区的知名度,自然而然也会令游客数量猛增。为了对遗产进行必要的保护,多处“世遗”都选择在旅游旺季采取限制人流的办法。亦有网民早早呼吁,西湖申遗成功之后,应该在景区内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人为的破坏。
对于未来游人增加的问题,裴钰认为这并不是现时应该考虑的重点。他表示,游客增多怎么办,景区管理怎么办……这些太细小的问题,需要关注,但不是考量的重点问题。
申遗热潮不会退 中国“世遗”并不多
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虽然比西方一些国家开始申遗的时间晚,但中国的“世遗”数量增长迅速。在本届世遗大会之前,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40个,居于世界第三。
尽管加上西湖,中国已经有41项“世界遗产”,裴钰仍然认为,中国“申遗”太少了。
在裴钰看来,中国的“世遗”数目仍然不够。而且,长期以来因为每年申报数量的问题,“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让步”。
裴钰表示,有人认为中国入选的“世遗”太多,其实根本不是。在中国参与申遗之前,当时的“世界遗产”都是欧美国家的。
谈到目前中国各地争相“申遗”的热潮,裴钰说,这股“申遗热”不会冷却,现在排队等着“申遗”的项目,也都够得上世界遗产的标准。
裴钰大胆预测,今后,中国每年能保证至少一个自然或文化遗产“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