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
记者从普陀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舟山首座沿海高架桥——普陀滨港路西段沿海高架工程已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量的7.7%。不远的将来,沈家门这个我国最大的渔港和海水产品集散地将再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沿海高架工程位于普陀城区南部沿海地带,主线起点位于沈家门滨港路与船厂路交叉口,沿海岸向西布线,与海岸间距为15—25米,下穿鲁家峙大桥,后跨越舟山国际水产城码头、震洋发展有限公司码头、骏华水产码头、墩头客运站码头等一系列码头,桥梁终点与墩头路(连接线)、滨港路相接,终点位于东海西路。工程全长1.937公里,其中桥梁主线长1.676公里,桥面设计宽度20米,接线公路长261米,道路设计宽度30米,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主线设计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该工程概算总投资约为4.13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主线实施至墩头客运码头东侧,目前已完成投入1400万元。整个工程预计可在2013年底前全部完工。
负责该项目的普陀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工程管理科副科长周贤杰介绍说,新329国道成为东西向主动脉后,老329国道普陀段已演变成为城区道路,建成后的沿海高架工程,相当于在普陀沿海带形成了一个城区南环线,它绕开了舟山国际水产城,并采用高架通过,能有效缓解这座普陀的“城中城”的货运集散和过境交通压力;而从墩头路通过天吴隧道,它可与329国道平东线连通,形成普陀城区外围快速通道,对方便沿线居民、车辆进出,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状况,改善普陀区的外部交通条件,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广普陀独特的沈家门渔港、海岛自然风光,扩大鲁家峙岛在国内外的影响,沿海高架桥上还将专门设置3米宽的人行观光带。当游客吹着海风,在桥上漫步时,高架两侧的“十里渔港”“鲁家峙灯塔”等美景可尽收眼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