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9日讯
昨天上午,《我家的史诗》首发式在西湖博览会博物馆举行,这是“新红旗”推出的力作,书中收录了大量“我家的革命史”专栏中的故事,浙报集团总编辑李丹和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共同为新书揭幕。
这两天,本报96068热线接到了不少读者来电,问这本书什么时候开始卖。记者昨天从红旗出版社获悉,《我家的史诗》将于本周末在书店上架。为了让心急的读者先睹为快,我们准备了100本免费赠阅的新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于今天上午9点半之后,到位于体育场路178号浙报门口的钱江晚报发行公司窗口来领取。
昨天的首发式上,《我家的史诗》还经历了一场“激情漂流”。18名红色书童乘坐一辆红色敞篷大巴从西湖出发,兵分9路去到杭城本土的9处红色景点,把书免费派送给那里的路人。
希望这90本书能从这90位路人开始漂流,让书中的故事传递开去。
武林路1号老两口要让孙女读这本书
红色书童一到这里,苗文和陈水英夫妇便迎上来,两人还回忆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苗文18岁参军,部队驻扎在舟山。他还记得那时打坑道、挖防空洞、造营房的艰苦。
退伍第二年,他们便响应号召支援国家建设。“从1966年3月15日起,我们开始在上海培训”。这个日子陈水英记得很清楚,“我跟他就在培训班认识。”
因为这本书记录的普通人家的革命故事,苗文觉得很有意义。“可以给我孙女看,她20岁,不理解那时候的人血液里流淌着的激情,这不怪她。因为没有经历过,但她需要知道。”
在他俩的印象里,曾经的武林路1号是“严严实实的高墙”,但不知道墙里是什么。
梅家坞一碗萝卜丝烧小鱼,把总理请回家
当红色书童把书送到梅家坞时,碰到了一位名叫翁长海的老人。令翁老自豪的是:“周总理曾3次到我家来,都没带警卫。”
说起老人和周总理的渊源,梅家坞村委的朱建鸣书记说:“1957年周总理第一次来梅家坞时,翁老的母亲正好上山送饭。”
当年,总理看到老太太送饭的篮子用布盖着,就问她:“你篮子里的菜能让我看看吗?”翁老的母亲就把萝卜丝烧小鱼拿给总理看,总理笑着说人民生活好了。翁老的母亲也借这个机会把总理请到了家里做客。
翁长海老人回忆说:“总理第二次来的时候看到我家有一头300多斤的猪,他问我这个猪是用来干什么的,我告诉他是卖给国家的,总理一直说好好好。第三次来的时候聊了自留地的事儿。”
皮市巷3号书基本上都送给了年轻人
这一站的“红色书童”是本报读者傅金凤,她今年64岁了,极力要求参加这次送书活动。昨天,她身穿一件红色T恤,在香溢大酒店门口派书。
其中的一本书送给了香溢大酒店的安保人员贾磊。他是来自河南的80后,在杭工作3年,曾在广西当过空军,对红色革命史再熟悉不过了。
身在外地工作的贾磊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一身正气还是不减当年。最近,香溢大酒店大楼内有小偷盗取电缆被发现后逃跑,贾磊和同事一直追到清吟街附近,最后还是贾磊坚持将小偷制服。
傅阿姨还把两本书送给了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周潼和吴未,两个小朋友争着表现自己红色的一面:周潼说,若自己生在革命年代一定做小兵张嘎一样的小英雄;而吴未则说自己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漂流书”途经的9处景点藏着很多人不知道的红色秘密
●坚匏别墅位于北山路上,别墅里的“特种陈列所”让这里成为了西湖边的景点之一。这里也曾是著名地下党员钱壮飞当年工作过的地方。
●现在游人如织的白堤,60年前可是地下党员接头的地方。当年的“游客”会在这里的石凳上汇报情况、传达消息或布置任务。
●1921年1月,张闻天在大佛寺里研读和翻译马列著作,苦读《共产党宣言》。1928年,郭大力与王亚南在寺内首次用中文翻译了《资本论》。
●1927年9月29日,刚来杭州任职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在西湖上泛舟。在刘庄码头,他为了躲避追来的反动学生、保护绝密情报,纵身跳进了湖里。
●1922年9月初,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正式成立,这也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中共地方组织。
●为解放杭州,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1军第62师185团2营担任主攻钱塘江大桥的任务。他们花了两小时左右,占领了北桥头堡、肃清了敌人。
●70年前的武林路1号是浙江省陆军监狱。1927年~1937年,这里共关押过多达1512名政治犯。
●59年前,杭十四中是杭州女中。在学生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女学生在这里防特务、防小偷,开展了一系列护校运动。
●周恩来纪念馆为梅家坞平添了几分绚丽的红色,因为它记载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总理5次视察梅家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