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这是一座孕育了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一大批大师级人物的江南名城,一个以“观潮胜地”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休闲之地,同时也是一个以“中国皮革之都”、“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县(市)”、“中国经编名城”闻名海内外的经济强市——海宁。
2011年,潮乡人民迎来了建党90周年,海宁全市人民在“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的引领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写下浓墨重彩、光辉不朽的一笔: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海宁经济一直领跑嘉兴。“十一五”,海宁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嘉兴首位。今年海宁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1至5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8.48亿元,增长38.2%。
勇立潮头,加快发展,关键在党,要素在人!
“抓好党建是海宁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海宁市委书记沈利农的话铿锵有力:“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海宁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创新党建模式,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首创“一表式”考核反馈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新机制,两次获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批示,中组部还专门派调研组调研,并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首创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获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泽民等领导的批示,赵洪祝要求海宁“继续扎实做好这项工作!”这一创新举措也被《人民日报》做了大篇幅深度报道。2010年省纪委还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
——领导干部任前“考廉”,海宁是中央纪委“考廉”工作的4个试点单位之一,这项2008年从海宁起步的创新举措已在全国推广。
——海宁结合实际推出的“党委建在产业上、党建融入产业中”的非公党建模式,也受到全国关注,去年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成果交流研讨会在海宁召开。
……
善谋创新之策,善做创新之事,务求创新之效。创新,使海宁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创新,使海宁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创新,让海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党建引领科学发展之路。
创新基层党建模式 凝党心得民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团结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斗堡垒。
如何把握基层党建工作与海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契合点,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践载体?海宁的答案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企业、产业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链与产业链并长。
【创新点】城乡统筹抓党建
“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具体体现,社会的发展成果还是要最终体现在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上。在海宁,城乡统筹抓党建已经形成了共识。”沈利农说。
在这样的思路下,海宁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不断深化“机关挂村、服务新农村”、“双百共建”等活动,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海宁全面实行了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需要经费的保障,海宁把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财政补助。前不久,许村镇永福村现场募集关爱党员基金206万元,成为嘉兴市首个总额超300万元的村级基金。海宁通过大力推进党员关爱专项资金(基金)建设,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海洲街道金龙村有一支由党员群众、村民组长组成的“党员义务巡逻队”。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晚上8点钟,队员们便拿上手电筒,去村里巡逻,一巡便是四五个小时。今年54岁的老党员陆贵荣是这支巡逻队最早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陆贵荣家门口挂上了一块闪亮的牌子——共产党员户。“作为老党员就应该为群众办点实事。”陆贵荣说,通过巡逻,金龙村“零发案率”让村民们感到了安心。
这只是去年海宁发起的“潮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一幕。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海宁各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公开承诺内容和形式,海宁还建立了组团服务的长效机制,让党组织、党员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568党员连心室”、“365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党代表会客厅”……一个个全新的载体,在真心为民服务的同时,还进一步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党的公信力。
【创新点】党建链产业链并长
民营经济发达是海宁的特色,如何让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海宁通过“党委建在产业上、党建融入产业中”的非公党建路径,以产业党建为抓手,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服务企业、培养人才、凝心聚力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着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如今,海宁不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还实现了皮革、经编、家纺、太阳能四大重点产业党委全覆盖。海宁还依托区域内优质党建资源,打造党建集群,以强带弱,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共同进步,去年在盐官镇成立的“盐官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天通)党建联合会”就是一个例子。该党建联合会以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为核心,牵头开展各种活动,实现理念输出、制度输出、方法输出,带动区域内企业在人才培养、生产经营、党建工作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支部建在连上,对于非公企业这个领域,如果党的思想不去占领这个阵地,其他的势力就可能会渗透。”沈利农说:“非公企业的党建对于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据统计,目前海宁市非公有制企业6977名党员中,有初、中级以上技术职称1000多人,还有1000多人担任企业中层以上干部。越来越多的企业党组织在危难时,显示出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天通公司党委临危不乱,及时传达了温总理“战胜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精神,还承诺“绝不裁员,绝不减薪”。通过对全体员工进行军训和岗位知识培训,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凝聚了企业人心,使得公司平稳度过了危机。
创新用人机制 强队伍激活力
党的建设离不开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海宁一直坚持“能者上,用人才”的原则,努力探索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一表式”反馈、竞争性选拔干部等创新举措,营造一个良性竞争和干事创业的平台,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为促进海宁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创新点】“一表式”反馈
海宁市经贸局副局长张国强的办公室抽屉里,一直保存着一份特殊的“体检报告”。张国强说:“我会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提醒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完善改进。”
张国强所指的“体检报告”就是海宁市市管干部年度考核结果的“一表式”反馈单。从去年起,海宁81个考核单位的500多名科级干部都收到了自己的年度考核反馈单。
领导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了解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与考核工作日渐完善相比,考核结果运用环节相对滞后,往往是简简单单反馈“优秀”、“称职”或“不称职”。海宁市探索实施的量化立体分析考核结果和“一表式”深度反馈,用活了考核结果。
“一表式”干部年度考核反馈单包括综合得分和反向测评的描述性信息,在“本单位可比人员中所处位置”及“德能勤绩廉五要素测评曲线图”的对比性信息,年度考核等次的判定性信息等“三大类”考核信息。今年还新设“部长寄语”栏目,重点对考核结果较差、明显向好转变、各层次评价不一致等方面人员提出指导性要求,帮助干部进一步改进提高。
“‘一表式’反馈意义在于,有效落实了干部对考核结果的知情权,激发了干部改进提高的内在动力,较好地发挥了考核的管理监督作用。”海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红霞说:“这一举措也倒逼了考核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只有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使整个评价体系更科学,才能使结果反馈更有说服力。同时,对于考核结果的运用,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创新点】规范干部选拔
规范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权是该市组织部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出的又一创新举措。
海宁出台了《副科(局)级领导干部推荐提名暂行办法》,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全面推行综合量化评价、全程差额选拔的副职提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这一制度规定,副科(局)级领导干部选拔经过单位非定向民主推荐、领导干部缺职情况分析预测、部务会议集体面谈、基本条件量化计分、组织不定向分类考察、讨论确定近期可提拔副科(局)级后备干部名单等程序。
“副科(局)级拟提任人选的初始提名程序的规范问题,一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海宁公开选拔解决的主要是民主、公开,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干部通过竞争的方式进入领导岗位,而集体面谈和基本条件量化计分要解决的主要是好中选优的问题,因为进入面谈的对象已经是有较好群众基础的后备干部。”周红霞说。
2010年,海宁共有55个单位组织推荐,有2720人参加推荐,其中推荐相对集中的副职后备干部有218人,确定24人为近期可提拔副职后备干部,经过差额任职考察,提名副职领导干部13人。
创新党风廉政引擎 匡正气优环境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海宁通过建立发展环境优化体系,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构筑源头治理预防格局,形成权力运行的监控模式,营造着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保证着海宁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行。
【创新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现在海宁市国税局,许多工作人员都习惯在内部局域网上查看新发送的“廉政风险预警信息”,这些根据实际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及时提醒警示的百余条廉政风险“补丁”越来越受到执法人员的重视。
出于对新形势下惩防体系建设的深入思考,海宁把廉政风险防范的视野、触角和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个人,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具体环节,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岗位风险清楚、化解风险的措施得力。2008年4月,海宁市6家试点单位率先开始探索建立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当年7月,在试点基础上,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在该市推开。
该市62个部门单位从2211个岗位中查找出廉政风险点3095个,再针对风险点建立防控措施1586条,海宁市纪委还提出一系列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包括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模式、廉政风险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等。
“只要有岗位就有风险,干部履职的过程就是用权的过程。”海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方俊良表示,岗位风险廉政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干部岗位风险的意识,拓展了纪检工作的手臂,将纪检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一个岗位;还将行政业务工作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转变了干部履职的意识,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优化了海宁的发展环境。
【创新点】任前“考廉”动真格
在海宁,任前“考廉”已经成为干部上任前的一道硬杠杠。2008年,海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成为中央纪委“考廉”工作试点单位。
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廉体系,海宁积极探索将任前“考廉”工作向机关(部门)、部门、镇(街道)中层干部、村(社区)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延伸,目前已形成对应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基层干部、新录用公务员四点一线的任前“考廉”体系。截至去年年底,海宁全市共考廉81批次、1456人,其中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17批次、122人,中层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58批次、866人。“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实现了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移,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方俊良说。
【创新点】纪委委员询问质询
如何让纪委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海宁市纪委进行了深入的探索。2008年3月,海宁市纪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市纪委委员作用的意见》,建立了市纪委委员充分履职的有关制度,提出了市纪委委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的要求。同年6月出台了《中共海宁市纪委委员开展询问和质询实施细则(试行)》,让市纪委委员走上了党内监督充分履职的平台,几年来,先后对水利局、规划建设局和环境保护局等三个部门开展了党内监督的询问质询。
2009年8月6日召开的询问质询会上,市纪委委员就市规划建设局党委加强制度建设和干部管理工作提出质询,市规划建设局党委书记认真回答了每一位市纪委委员的提问,长达3个小时的询问质询会,规划建设局党委班子成员全程参加。面对市纪委委员开出的“廉政处方”,市规划建设局着重从抓教育、建机制、强监督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列出了11项整改措施。通过开展纪委委员党内询问质询,让被质询单位看清了问题,明确了整改方向,解决了监督“找不到症结”的难题。
创新学习平台 提能力强动力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海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提升学习效果为目的,创新学习平台,完善学习机制,通过制度保障促进理论学习规范化、常态化、务实化,有力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点】
机关干部“夜学制”
每个月第一个周一的夜晚,海宁市政府大楼里总是灯火通明。从去年4月开始,这一天就是该市机关干部固定的学习时间。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进良表示:“这一制度的全面实施是海宁市加强机关干部‘八小时之外’管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一种有益尝试。”
据了解,每次夜学学习时间不少于1.5小时,5600多名机关干部按时上夜校、听讲课,进行知识“充电”。学习主要采用理论辅导、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专题论坛等形式,有的单位还形成了局领导、中层干部、普通科员共同讲学的模式,突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探讨研究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如组织开展“两新”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专题的学习,夜学的情况还将进行考核。
同时,由四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还会不定期对各单位夜学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予以通报。如去年9月6日晚,联合督查组分成4个小组对16个单位进行专项督查,并按一定比例抽取了300多名夜学人员参加应知应会知识测试。测试成绩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促进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创新点】
理论学习“旁听制”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实效性,海宁还创新推出了理论学习“旁听制”。旁听小组由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党工委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科室的同志组成,每月安排一个基层单位进行全程旁听。
相比较一般学习会,引入旁听制后,基层中心学习组对于学习会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领导更加重视,各中心组成员必须按照既定的学习主题和研讨专题,认真开展学前调研、撰写发言提纲。同时,旁听人员将重点了解到课率、学习主题是否突出、学习时间是否充足、中心发言是否准备充分、学习讨论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
旁听结束后,旁听小组成员还当场点评,肯定学习过程中好的经验和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通报市委中心组和其他基层党委中心组近期的学习情况,增强了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互动性。同时,制定了基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旁听制”量化考核打分表,对旁听结果进行评估,从而强化了“旁听制”在指导、推进中心组理论学习中的作用。
【创新点】
理论宣讲“送教制”
目前,海宁村级党校已实现全覆盖,今年春节前,海宁还实现所有城市社区都有党校。海宁将村党校和社区党校作为传播党的理论、促进基层党员学习、提高党员群众素质的重要阵地,将党的理论课程送进该市182个村级党校和20个社区党校。同时,该市坚持既要宣讲到位、又不加重村和社区经济负担的原则,对送课活动均实行免费。
自2008年以来,海宁市已连续三年开展送党课下基层活动,共送出党课近600堂,有35000多名党员接受了较为正规的党课教育。
郑进良说:“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在海宁各级党组织中营造了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形成了领导班子带头学、机关干部自觉学和基层党员督促学的良好局面,构建起全面覆盖的学习型组织体系和组织网络。”
树高千尺根在党!“十二五”,海宁还将深入实施“工贸强市、科教兴市、接沪融杭、城乡统筹、环境提升、富民惠民”六大战略,建设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力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新市”……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海宁将推动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同步跨越。
“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人,在党的领导下,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