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浙江在线07月01日讯
“经过战斗洗礼,自己对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能让战友白白牺牲,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让这个国家得到新生。 ”这是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潘忠相对党的认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每一位党员的入党历程,都有许多故事深蕴其间。值此“7·1建党90周年”的特殊时刻,本报专访了几位本地老党员光荣入党的历程,以志铭记。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他向组织交了入党申请
人物名片:潘忠相,男,1928年出生,1949年入党,岱山东沙人。 1948年参加革命队伍,现任舟山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
“那时家里很穷,根本上不起学,年纪稍大便开始做帮工补贴家用了。 ”潘忠相回忆说,家中兄弟姐妹有7人,父亲靠一点小手艺辛苦维持生计,作为长子,他也不得不尽力为父亲分担。 1947年,他认识了一名地下党员 (当时不知其身份),被介绍进入夜校读书。
在夜校里,潘忠相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接触到了革命真理。他说,在夜校当老师的余力行也是一位在岱山工作多年的地下党员,讲的话特别有道理,学生都很喜欢他。 1947年底,余力行组织上进青年参与革命活动,潘忠相欣然参加。
尽管接触了一些革命真理,但是潘忠相自认那时对革命还没有深刻认识,心想与其时时担心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还不如自己选择一条道路。 1948年1月,潘忠相成了东海游击总队的一名战士。“说了家里可能会不同意,因此不敢和家人明说,怕连累他们。 ”潘忠相说,几次战斗之后,家里人渐渐知道了,父亲还特地赶到定海来看了他,见他在部队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父亲默许了他的选择,并对外宣称:儿子受雇出海撑船了。“舟山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 ”潘忠相介绍,1948年4月,东海游击总队才不到100人。 4个月后,“东总”指战员已经有了280余人。然而,这也引起了更多敌人的包围,国民党调集了大量的海空军实施逐岛清剿。当年8月下旬,经过六横激战,“东总”战斗减员达一半以上,剩余的游击队员只能分散在一些小岛上坚持与敌人周旋。
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潘忠相始终紧紧跟随着队伍。他说,经过战斗洗礼,自己对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能让战友白白牺牲,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让这个国家得到新生。 1948年11月,中共浙东临委派人将“东总”仅剩的18名指战员接到了四明山革命根据地。 1949年1月,“东总”战士被编入浙东游击纵队,潘忠相也成了纵队司令部警卫班的一名战士。
潘忠相说,看着臂章上“浙东人民解放军”的字样,心里特别自豪。他随着部队参与了解放天台、绍兴、宁波等战斗。在战火纷飞的前进道路上,潘忠相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1949年3月,潘忠相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全国解放后,潘忠相于1952年转业,随后担任舟山航管站站长、舟山地区交通局党委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