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1日讯
宏大的革命题材、壮观的明星阵容、大手笔的呈现……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可谓万众瞩目,这部继《建国大业》后又一部全明星阵容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岛城上映半个月,上映场次高达150场,吸引观众13000人,占影城同期放映率60%。《建党伟业》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激情、时尚、感动,实属不易。
《建党伟业》比《建国大业》更激情
《建党伟业》的发展线索是救国理想激发革命理想乃至建党理想告成,那是一个在风雨飘摇中民族精英怀揣各种救国论和各种“主义”,相互砥砺、思想冲撞的时代。
陈独秀在北大的激情演讲迸发的是共和豪情,大义凛然,痛斥复辟,而青年学生更是群情激愤,誓死革命救国;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辜鸿铭代表不同的阵营,通过激情辩论来为新旧文化的命运和理想展开生死对决。
影片最大的高潮其实也是理想激情的高潮,五四运动的学生和工人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和火烧赵家楼捉拿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看到这些场景,甭管是哪个年龄层的观众,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想法,都能看得热血沸腾。
回顾《建国大业》,革命领袖群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运筹帷幄的间隙,自信豪迈地、兴高采烈地、有点走调地放声高唱《国际歌》,这与《建党伟业》中嘉兴南湖小船上的一大代表12人坚定而低沉地共唱初译版《国际歌》,形成一种不同时代理想激情的对比。同时,由此出发,影片在极其成功地突出革命激情和革命理想这个最大亮点和最大特色上,华丽地超越了《建国大业》。
“数星星”还是“看历史”?观众喊“挤”
许多观众始料未及的是“数星星”容易,看历史不易。众星云集和过眼烟云,是影片的重要特点。观影前网上就有不少网友建议大家先在家恶补历史再去电影院观影,很多观众没信这句话,结果看完电影又回家补历史。更多地了解历史,有助于观众在观影时“数星星”。明星挤,事件挤,挤来挤去,观众有点吃不消。每一个人物的出场,但凡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去回想自己脑海中这位历史人物的背景和事迹,然而演员的过眼云烟让观众没时间多想,到底是“看历史”还是“数星星”?观众很矛盾。“要说电影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让人觉得太‘挤’,但是10年风雨,从1911年至1921年,从辛亥革命到中共创建,还要让这么多的人物和明星出场,不‘挤’可能也比较困难。 ”一位陈女士在观影后说。在这样的情形下,其实我们不能指望编导深入刻画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及其背景的复杂性,而观众也无暇获得人物分析和故事分析的乐趣。这恐怕是影片留给我们的最大的缺憾。
演领袖 偶像很“像”
以往的主旋律影视剧,毛主席永远是古月、周恩来永远是王铁成,饰演伟人永远是那几个特型演员,因为他们的银幕形象已经成为观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特定形象深入人心,所以这几个特型演员,永远只演属于自己的那个伟人角色。
然而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偶像派演员比起特型演员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反正也都没见过真人,找偶像演不是更好”,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变得更多。所以在这部《建国大业》里,除了孙中山一角用了特型演员之外,其他伟人的角色一律用了偶像派演员。刘烨饰演青年毛泽东,陈坤饰演周恩来、廖凡饰演朱德、韩庚饰演邓小平、邓超饰演陈毅。“我觉得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比老看同样的演员在银幕上表演伟大人物强。不过更难得的还是很多‘偶像派’的演员,竟然跟历史人物极为相似。 ”观影后,陈女士说,刘烨饰演的毛泽东颠覆了伟人之前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原来毛泽东也具有这么多的浪漫情怀,而廖凡饰演的朱德又让她无比激动,还有这次饰演自己祖辈冯国璋的冯巩,孙子演爷爷辈,把冯巩的剧照“PS”成黑白的,简直跟历史上的冯国璋一模一样。吴彦祖饰演的胡适和李晨饰演的张国焘也让观众印象深刻。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形似的不一定就有人捧场,神似的才是王道。
这些细节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历史
晃动的镜头,飞溅的泥土,如何以战术动作前进,如何伺机端枪射击……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性地认识到,朱德是如何从枪林弹雨中、从死人堆里走来的。也只有通过这些细节,我们才能加深对历史人物朱德的理解。
一部历史剧若想让人尊重,最诚恳的做法莫过于对历史细节进行严肃的考证和充分的表达。“五四”运动,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知道学生上街,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上的街,谁在推动?谁在组织?我们知道火烧赵家楼,可我们不知道谁翻的墙,谁带了火柴?谁放的火?这些很细微的问题曾经也是历史迷案,一度不被重视,可现在我们的历史工作者把这些搞清楚了,在电影里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
除此之外,细节的另一成效莫过于揭秘了,中共一大的历史谜团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参会的除了马林,还有一个外国人;我们以前不知道,开会时有一位女性在望风;我们以前不知道,开会还能带家属。关于“一大”的研究很多,可很多细节,人们不清楚,因为不清楚,所以对这件事的有些环节不理解。
在这部电影里,历史不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通过人物刻画,从而更能够明白和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