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5日讯
今年以来,由于资金环境总体偏紧,各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反映相对突出,部分领域民间融资活跃,企业融资成本在不断上升。我省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因此而遭遇了生存困境。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难题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金融主管部门、相关金融机构,以及学者专家。
杨小苹:三方面落实“银十条”
日前,银监会适时出台了“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新政策,业内简称“银十条”。我省在落实“银十条”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省银监局局长杨小苹进行了详细解答。
为了进一步落实十项措施,我省银监局将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工作。首先是进一步大力推进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下一步我省还将陆续出台政策,对小企业信贷专营进行全面的倾斜。对于新政策中鼓励小企业专营机构延伸服务网点、机构规划内允许筹建多家专营机构网点的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需占企业贷款余额比例达到多少等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其次鼓励辖内银行围绕最新政策框架先行先试。浙江历来是创新试验田,银监局将大力鼓励辖内银行在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融资模式、服务渠道、服务方式、服务产品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最后是加大差异化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市场准入挂钩力度,强化监管引导。一是通过市场准入审批、机构监管评级与小企业金融服务挂钩,引导银行将战略眼光投向小企业金融服务,鼓励小企业专营机构向下延伸网点;二是对于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监管评价,将从单一的、简单的小企业贷款量转向更为注重实效的考量指标。
当然,小企业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银行一家的事情,许多配套政策需要各个方面的全力配合。“比如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相应贷款不纳入规模考核,这需要央行修改考核标准,采取适度灵活、区别对待的方式安排银行的年度信贷规模,对专施小额信贷的特色银行、各行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以及村镇银行等机构,不采取信贷规模控制的做法,确保此类机构能放得了款,小企业贷得到款。”杨局长表示,发行专项金融债本身也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不仅如此,要解决小企业贷款领域一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需要整合财税、人行、工商、土管、房管、电力、环保等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全国范围内公开、透明的小企业信息分享系统,将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的水电、税费、个人信用等外围信息归集起来,建设小企业信息综合平台。
此外,小企业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需要政策支持,她建议财政贴息、所得税减免、扶持担保企业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小企业担保基金,对符合国家产业升级发展方向的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具有贷款资质但缺乏担保资源的小企业提供部分担保。
包纯田:应更多利用债券、股权等金融工具
对于如何化解企业“钱荒”,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给出了三条建议:一是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二是优化企业负债结构;三是优化资产结构。他表示,2008年出现的民企倒闭潮,许多就是因为负债结构过于单一,为此,企业应避免一到两年的短期负债方式为主,更多地利用债券、股权等工具,以抵御较长时间的经济波动。
周德文:企业倒闭不是“劣汰”
有人认为,在此次调控中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是一种“优胜劣汰”。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这样的说法持反对态度。“中小企业过去30年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为GDP做出过重要作用,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候,他们就变成‘劣汰’了呢?”
周德文认为,货币政策松的时候企业定了投资计划,但现在资金又突然紧张了,企业也无所适从。“企业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有些企业发展得很好,但正常的贷款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周德文说,“宏观调控,既要控制通胀,也要兼顾发展、特别是要顾及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不能一刀切。”
周德文则表示,民间借贷机构对企业融通资本积极面更大,但也要进一步引导民间借贷机构走向阳光化,纳入监管体系,以减少高利贷的存在以及引发风险的可能。
最近很多记者都来采访周德文,有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前两年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温州是不是有很多企业主都把这笔钱用来炒房、炒煤、炒股?”
周德文说:“这是对温州企业的误解,不排除个别企业主会有这样的行为,但大部分企业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
外贸公司的老板陈先生也表示:“温州的很多企业主,都还是想把实业做好的。温州很多企业都是私营的,老板个人的钱并没有分得那么清,公司钱紧张的时候,老板把自己的钱都拿去公司周转,需要买房子改善生活的时候,从公司转出一点钱,也是很正常的。”
叶维军:资金链断裂,因担保制度存在缺陷
采访中,原台州市财政局局长叶维军向记者分析,企业资金链断裂,其中一个原因是互相担保的情况非常严重。
“要获得银行贷款,一定要求有担保单位。目前有两种担保:有限担保和无限担保,前者是指自有资产不够的情况下,余下的由担保人担保,后者则全部由担保人负责。”叶维军说,“一个企业70%的负债率属于正常,但到了200%的负债率就危险了。正因为担保制度,让本身只有100万资产的企业,通过互相担保,能贷到300万甚至500万资金。”一旦出现资金缺口,就可能连锁反应到互相担保的企业。
而另一方面,借高利贷,也是促使企业走向死亡的一剂毒药。
叶维军分析,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知道高利贷的坏处,但一脚踏进陷进去后,就很难拔出。“比如银行贷款到期了,就去借一个星期高利贷还上,但银行因考虑到企业自身的业绩不够好,突然不贷给他了,这个高利贷就从一个星期变成了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从而将企业拖垮。”
出现“钱荒”的另一个致命原因是企业产业决策有问题,“比如前几年台州有人卖酒,在高速公里的路牌上铺满了广告,预计一年的广告投入就超过一个亿,而这个酒通过高新聘请业务员去推销,一年的销售额却只有200万,这样能不垮吗?”叶维军说。
张锐敏:企业倒闭,大部分是合理淘汰
“浙江企业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生存能力受到严重打击。”台州市发改委主任张锐敏这样描述当前的浙江民营企业生存状态,不过他表示,“缺钱、缺电、缺土地,即使今年的情况严峻,企业还是能活,赚点钱作为生活费,发发工资,还是可以维持生计的。”
“现在的中小企业的普遍状态是硬撑。”张锐敏说,今年能维持原来规模的企业已经不易,因台州的中小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受成本因素、国际因素、环保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停产或关闭,也属于自然淘汰。
“有些淘汰是合理的淘汰,是自然规律的淘汰,毕竟银行没有一刀切,说不贷款了。有些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今年不倒闭,明年也会倒闭。”
“如果是这样,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张锐敏说,“除了用关爱的眼光看待这些中小企业的同时,也要以自然规律的眼光看待他们。”
民间资金发达是把双刃剑
谈到浙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发达的民营经济,其次就是充裕的民间资金,温州人的“炒名”更是全球皆知。都说浙江人有钱,尤其是浙江的民间小老板们都很有钱,一会投资这个,一会投资那个,好像钱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不否认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老板很有钱,但这其中有不少资金可以说是来自银行的信贷资金。在记者采访中很多银行客户经理都表示,现在他们放贷款时最怕的就是企业主参与了民间借贷,因为这些个人行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不仅仅是借了钱,有的甚至会把贷款拿去放贷,从而变身成为资金掮客。”
浙江民间资金发达众所周知,除了温州以外,台州、金华和绍兴等地民间资金都十分充裕,这两年媒体曝光几个上亿元的民间集资案件,也都表明了浙江民间资金的充裕程度。许多企业在其他融资渠道受到限制时,往往都会向民间融资渠道寻求帮助。
台州的一位企业主告诉记者,他周边的小企业老板基本上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过钱。“毕竟大家手头都有不宽裕的时候,借点钱过来临时用用很常见。”而银监局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意识较强,投资多元化现象较为突出,企业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
民间资金发达对小企业不是件好事吗?他们可以轻松找到资金,但付出的成本确实很高的。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按月利率计算已经到了五六分,而台州的月利率最高的甚至超过1角。如果企业经营正常,能够顺利还款,那么自然是件好事,但万一中间遇到一些麻烦,无法按时还款,那么这些资金的巨大利息成本就会成为压垮这些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近一些小企业出问题,有几个就是因为参与民间高利贷造成的。多位银行小企业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抱怨,一些企业个人资金与企业资金不分,个人借贷与企业借贷纠缠不清,这让他们在风险控制方面很头疼,一些可放可不放的贷款最近也就不放了。
由此可见,民间资金发达对于银行信贷来说其实是把双刃剑。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民间借贷对小企业大力支持的积极作用,但也要清醒看到民间借贷资金对小企业影响的两面性。因此,为了趋利避害,加快我国有关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的立法进程,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合法地位,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此外,尽快发展小贷公司等合规的中小基层金融组织,提高整个社会的金融服务覆盖水平,这既有利于规范民间金融行为,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