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舟山册子岛的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船台上,一艘5.7万吨散货船准备下水。正和造船进行工艺革新和流程再造,该船船台周期仅56天。
通讯员 姚峰 徐丹 摄
浙江日报北京7月7日电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副组长沈国舫,今天在中国工程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了舟山群岛新区专家组论证纪事。
院士一致同意接课题
2009年,从杭州休假返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找到沈国舫和其他一些院士,告诉他们在杭州期间,浙江省领导找到她,希望能帮助组织专家咨询研究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这个活儿应不应该接?值不值得做?钱正英希望先听听他们的意见。为此,钱正英还专门找来之前曾经和她一起参与过《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开会讨论,并建议先行派遣有关院士专家实地考察调研。
此前,同样由钱正英担任组长的《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已经结束并得到国务院的重视,院士们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认可。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院士们一致认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有优势、有发展空间,这个课题非常有意义,确实值得一做,院士们也都表示责无旁贷,愿意接!
很快,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工程院会同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政府三家共同主持的《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组成立。在原来江苏班底的基础上开始筹备队伍,并根据浙江的实际特点对海洋方面班子的成员予以调整和加强,新增了海洋生态、渔业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并额外增设了一个海岛开发课题组。
在浙江第一次考察非常重要,60多位院士专家10多天走遍浙江沿海六个地市,看得非常仔细,边走边看边听汇报边思考。回来后开展了大讨论,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和建议。此后,专家们根据各自领域展开了课题研究,并不断地与浙江省委交换意见,专家们的思路逐步形成。“钱正英认为浙江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海岛开发,二是新能源建设。其中舟山有着第一大群岛的海岛优势,值得好好利用。很自然,舟山群岛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特别重视。但在当时还没敢想得太高。”沈国舫说。
新区概念逐渐明晰
如何利用舟山的海岛优势?在浙江内部,宁波也想和舟山一起统筹起来发展,专家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意见,但是综合多数专家报告的意见和建议,钱正英认为要让舟山优势更好发挥必须要有独立的规划、特殊的政策支持。
海洋与海岛建设的思路不能与陆地上一样,要有所突破,这也是专家们共同的看法。浙江海岛多,特别是舟山,过去由于国防需要和原有农地政策,让舟山的诸多群岛留有大量的基本农业用地,但是舟山的岛都很小,能真正生产粮食的农地岛屿基本没有,对于群岛众多的舟山,农业上基本得不到回报。
但是在专家们眼里,换个思路,就大大不同。放弃一部分起不到作用的农保地,用来发展港口和临港工业,适当地扩大开发,应地制宜,集约运用土地,那么将更有利于土地的价值显现和舟山的发展。
“钱正英是不愧是战略科学家,专业背景强,想法更大胆,是她最早提出了舟山群岛新区的构想,她说,这个新区要建就要与浦东、两江、滨海等同规格,必须纳入国家总体战略规划!新区必须要有新的政策支持!”沈国舫说,“当她在一次会后总结发言中提出这个想法时,大家都很支持,浙江也很振奋,这个大胆设想当时许多人不敢想。”
“位置定得如此之高,从国家角度看这是必须的。而且舟山当时跨海大桥已建成、石油储备基地等已经开始规划,这个新区已经有了一些建设基础,能独立发挥作用。”沈国舫说。
在他们眼里,舟山地处长江出海口与东部海岸线组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向内可通过长江直抵内陆腹地,向外可通过公海直达太平洋,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近港、10亿吨深水良港的建造条件,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大力发展交通储运业和海港经济不仅会给舟山带来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的新机遇,也对国家整体经济战略布局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舟山作为海上门户建设,也有利于战略上突破太平洋岛链,对国家安全也十分重要,舟山有必要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战略贡献。
为此,钱正英再赴浙江,专门走访了舟山各个大岛,并到渔场现场查看,她同时建议浙江省领导自己也走出去,考察学习国外海岛开发经验,有效提升海洋空间利用。
一年时间里,专家组成员两次集中到浙江进行长时间考察,各个课题组也多次往浙江实地调研,所有的课题组都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各类分组讨论会密集,随着报告一个个出来,宏观概念慢慢具体化,各位专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建议,也不断完善着对新区构想的思路,诸多关键问题慢慢明晰起来,形成最后对国务院的总体报告。
银发专家的期盼
如今,舟山群岛新区就要起步,专家组画下的蓝图中就要走入现实。
88岁高龄的钱正英组长,78岁的沈国舫副组长、91岁的李东英院士……对于大多是银发一族的专家成员来说,在智慧和辛劳付出后更期盼于新区的健康成长,他们为新区留下一串串无比诚挚的叮嘱——
新区的“新”,在于创新摸索,先试先行一定要有全国战略思维。舟山单靠自己的人才和力量是做不了这么大个题目的,要扩大视野,抓住自己的优势特点,积极调整政策思路。舟山新区要发挥前沿城市优势,不要只从舟山或浙江一域出发,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提升国际意识,主动向外寻求合作。一定要依靠全省的、全国的资源,要从省内外、从中央寻找发展的力量,要准备优惠可行的地方政策吸引更多高级人才资源与可转化利用的科研成果。
新区要重视规划。今后新区的规模会很大,要提前预留发展空间,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陆海发展要统筹好,要深思熟虑,不要今后吃后悔药。规划要合理、开发要适度,地方上对开发都会有很大热情,积极性大,但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留够生态保护用地,包括湿地、林地及公用绿地,要根据当地条件适当安排工业、交通、城建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合理布局。产业选择也要谨慎,对海洋陆地环境有污染的一定要严厉杜绝,不要因环境问题抵销成长优势。这些规划一定要安排在前。
舟山群岛新区今后一定会得到国家和省里一些偏向性政策,但是,国内其他的如浦东、两江等新区发展起步早、步伐快,舟山一定要有紧迫感,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弥补差距,怎么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在开始搭架子是非常关键的,要精心思考。
沈国舫最后还深情地说,“在舟山群岛新区今后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这些人愿意继续为它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具体帮助,比如城市规划、技术与人才的牵线搭桥等等,也愿意继续为它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呼吁。”
观点
海岛新区看过来
最大特点是群岛特性
《舟山群岛新区规划》草案起草人之一、浙江省规划研究院研究员周世锋:《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的草案已经提交相关部门征求意见,《规划》主要是在这次新区的五大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就需要的政策以及产业布局进行细化。
舟山群岛新区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在于它的群岛特性,作为我国首个海岛开发开放方面的新区,使它明显区别于上海、天津和重庆三大新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助于舟山群岛后续发展的开放开发政策、项目支持以及产业集聚的力度都会进一步增强,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在群岛这一大特点下,五大定位中有两大定位让人很欣喜:一个是要逐步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另一个是要建成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舟山的深水港优势让大宗商品中转加工贸易成为舟山的核心产业竞争力所在,有了这顶“帽子”,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空间就被打开了。在这个定位基础上,舟山还希望进一步争取设立大宗商品保税港区的国家政策支持。
同时,“海上开放门户”定位,则是为舟山群岛进一步的开发开放打开了空间。舟山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制于开放程度,这也是海岛的特性制约的。而这个新定位,实则为舟山争取低空开放、自由行等创造了条件。
(记者夏芬娟)
从国家层面认识新区
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石玉林:浙江的优势就是民营经济发达,最大经验就是敢为人先、敢于摸索。国家要在土地、粮食等方面拿出一些政策来,新区要有新区的政策,国家对新区的支持政策很重要,浙江自己也要研究自己的政策,要有针对性,要区别对待。要理直气壮地在沿海摸出经验来,走出一条发展海洋经济的示范性路子。舟山1800多个岛屿仅本岛就有近6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要以岛屿为主。
对新区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高度来认识。经济区不等于行政区,板块经济要做大做强,要突破行政边界思维局限,尽可能地做大,主动北接融入长三角经济,南接海西经济。国家对此的关注重视,不只是把它当做是舟山的或浙江的,而是全国的。应该放在长江口经济、沿海经济总的视角里去认识,从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角度来通盘谋划。
六大产业里最要大力推进加速发展的是港口物流产业,交通要通到上海,铁路也要争取进舟山,没有交通就没有港口的发达,海洋经济不能没有港口;最需要重视和保护的是海洋渔业,不能忽视。中国最大渔场的头衔要保护好,渔场功能的发挥要保护死,要大力发展近海养殖,这个空间很大,要向山东学习,充分发挥好海洋牧场的优势。
(记者张晓芽)
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海洋部门正在全力配合国家发改委,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通过这次渤油漏油事件,在这几个方面做一些提议,一个是在规划上应该注意这些海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风险,这个在规划里边,特别在敏感区要慎重,尤其是浙江舟山以这种重化工业为一定导向的话,它的布局尤其要科学合理。第二,要对生态环境敏感区,留足足够的空间和保护区域,禁止在生态敏感区发展高危产业。第三,要加强管理,特别是海洋生态保护的管理,安全生产作业的管理。第四,完善应急预案,尤其是在应对一些海洋环境风险方面,舟山是赤潮的高发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应该有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
(记者陈若茜)
他山之石
各国海洋开发
美国:科学规划海洋开发
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经济建设和开发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每一种类型的开发都必须纳入规划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各行各业各自为政,各自规划,避免了规划上的重复和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在规划制订通过以后,所有的开发活动都必须严格、忠实地按规划执行,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一般不允许进行人为的调整和修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行业间的冲突,有效地维护了海岸带开发的有序性,保障了海岸带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
德国:欧洲海洋保护排头兵
德国政府的海洋环境保护策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预防原则,即尽最大可能避免海洋环境遭到损害。另一个是发生原则,即必须在事故发生地消除和纠正损害。2003年11月,德国政府提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划定10个保护区:2个鸟类保护区和8个海域保护区,保护珍稀候鸟、沙洲、海礁,为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如鼠海豚、灰海豹和海狗等)提供生存空间。将保护区范围延伸到远离海滨的水域,德国在保护海洋上走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前列。
日本:海洋开发项目优先
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科技基本规划中,海洋开发被列入维系国家生存基础的优先开拓项目。日本的海洋资源发展战略大体可以分为:一是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在2003年日本海洋科技领域中,国家级研究课题多达47项。日本在资源探测和开采技术上都远远地走在世界前列。二是为海洋资源开发创建制度保障。2002年6月,日本内阁成立了“大陆架调查联络会议”,对各省厅进行工作分工。三是设立许多非政府组织对海洋资源开发宣传和造势。
英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
英国政府近年不断采取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举措。2002年5月1日,英国政府提出了“全面保护英国海洋生物计划”,为生活在英国海域的4.4万个海洋物种提供更好的栖息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英国已经渗入各行各业。北海油田是英国能源的主要产地,但是,随着新型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英国也在向海洋“要”可再生能源。目前,苏格兰北海岸和威尔士东海岸已经建立了五六个大型风能发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