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7月10日中午,一名20多岁的湖南籍小伙子在市区九山河游泳时,误入深达三四米的危险区域,在河中挣扎呼救。温州冬泳协会志愿救生队队员和现场市民及时搭救,小伙子幸运脱险。这是今年入夏以来,九山河中被救的第七人,另有一人溺亡。温州冬泳协会志愿救生队负责人分析,这些遇险的游泳者,基本是对河底地貌不了解造成险情。
九山河中供游泳的区域有1万多平方米,面积不算很大,但河里深浅不一、地貌多变。
昨天下午,空中下着阵雨。尽管如此,游泳者热情不减,九山河里人头攒动,足有数百人。“平时天气热的话,每天都超过1000人。”温州冬泳协会志愿救生队队长郑华中说,昨天中午,一名20多岁的湖南籍小伙子和伙伴来此游泳,这名小伙子水性一般,跟着伙伴从浅水区一路游入深水区,最后进入危险区。当这名小伙子发现水越来越深时,准备掉头往回游,因体力不支加上过度紧张,他在水中时浮时沉,呼喊救命。志愿救生队的队员见状,忙下水营救。
“我加入救生队十来年,九山河每年都有数起溺亡事故。这些事故有一共同点,就是他们对河底地貌不了解。”郑华中叹息道。
九山河1万多平方米的游泳区域,志愿救生队用浮球划出数条水道线,警示游泳者地貌的变化。这些水道线,救生队员称之为生命线。但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十名游泳者,八人对水道线的作用及底下的地貌一无所知,另两人只略微知道一点。
温州冬泳协会常务副会长董平介绍,志愿救生队在白天都有专人巡逻,但晚上6时过后,无人监管,这也成了溺亡事故的多发时间段。
由于夜间视线较差,游泳者对河底地貌缺乏了解,一群人相互竞逐,一旦发生险情,又没专业的救生队员帮助,后果极其危险。
董平提醒,水性一般的,不要游出浅水区,夜间游泳者,也最好选择在浅水区活动。
行家介绍九山河底地貌
1、浅水区:并非绝对安全
从九山路边的台阶下去,沿河步道从南向北延伸。步道的东侧,即九山河游泳区域,几米开外的河面上,浮着一条水道线,用白球串在一起。这条白色水道线的左右水域,都属于浅水区,底下是大块的岩石,缝隙处用水泥浇灌。
浅水区水深均不超过1米,大部分在70~80厘米,一般成年人能在浅水区行走。但浅水区并非绝对安全,去年有一名40多岁的男子,就溺亡在浅水区。后经分析,这名男子不会游泳,浅水区底下的石头异常光滑,他可能滑倒后,在水的推力作用下,失去平衡,无法找到落脚点,水呛入体内溺亡。
2、深水区:初学者不要涉足
过了浅水区,有一道红白相间的水道线,这是提醒游泳者,再过去就是深水区了。
深水区的水位一般在2米多,游泳初学者最好不要涉足。另外,深水区底下不再是大块的岩石,而是碎石,游泳者最好不要在此处潜水,否则一旦刮伤身体或被碎石夹住手脚,极其危险。
3、危险区:溺亡事故多发地
深水区再向北而去,又有一道白色的水道线,那一头,则是危险区了。
此处水深达三四米,底下是淤泥。从救生队员多年的救生经验来看,这里是溺亡事故发生最多的地方。救生队员分析,一是水位变深,难以适应;二是此处水温偏低,容易发生抽筋。
注:休闲亭前水域落差悬殊
沿河步道附近的水域,从浅水区到深水区再到危险区,底下地貌有个依次下降过程,而最南边休闲亭前的水域,则是猛然下降,落差较大。
据介绍,休闲亭前靠近岸边的水域,以前是修建出来养荷花的,属于浅水区,水位在50厘米左右,底下较为平坦。过了浅水区,那道白色水道线之外,就突然变成危险区了,落差3米多。(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