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8日讯
融资困难、原材料上涨、用工不足、电力紧张……当生产要素进入高成本时期,中小企业在压力下如何求生存、赢发展?
近段时间,温州市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备受各界关注。融资难会否成为压倒中小民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宏观环境下的种种压力与困境,温州民企如何抗压、减压?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温企出现倒闭潮?且看一组数据
据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99.5%属于中小型企业)为例,截至6月底,温州有规上工业企业3993家,较去年底新增227家,增长6.0%。其中,占规上企业数量24%左右的电气、泵阀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型创新型企业,近年来企业数量分别以每年15.9%、12.2%和6.9%的速度净增长。
企业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至5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70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较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在去年高基数(去年1-5月利润增长53.2%)的基础上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趋势。
“当前,温州市中小企业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倒闭潮’,几个倒闭企业的个案,与当前宏观形势并没有直接和必然联系。”市决策咨询办公室主任徐伟俊认为,“但必须关注的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确面临‘日子难过’的尴尬,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效应,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偏大等。”
首先是用电难。位于平阳万全工业区的浙江莎博尔家俬有限公司,目前是一周“停二开五”错峰用电。“好多订单赶不出来。”公司总经理戴盛申说。从年初起,温州市工业企业就开始出现停限电,前五月,温州市工业用电同比仅增长7.5%。
招工难也影响了部分企业正常生产。据测算,目前温州规上工业企业用工缺口约6万人左右,占规模工业用工总人数的7%。其中鞋革、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缺口较大,约为期末从业人员的9%。
另外,融资难度有所增加。市统计局调查显示:6月份,约16%的被访企业认为融资很困难,较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56%的企业认为融资有点难,较上月减少2个百分点,而认为融资容易或不需要融资的占28%。融资难度增加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上升,1至5月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财务支出增长43.6%,其中利息支出增长46.1%,分别快于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和30.5个百分点。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也削弱了企业利润空间。
能否突出重围?且看一系列举措
“一系列长期存在和可预见的挑战正在不断挤压中小民企的生存空间,企业、政府、金融机构需要共同携手,突出重围。”市政协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刘周晰认为,在这场“突围战”中,温企正展现出较强的抗压力和生命力。统计数据表明,温企亏损面目前有所缩小,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至5月,全市共有亏损企业385家,亏损面为9.6%,处于历史正常区间(6%-12%),比一季度缩小2.2个百分点,同期全省有亏损企业5504家,亏损面达17.2%,高于温州7.6个百分点。
如何更好地抗压?在当前生产要素的成本相对较高时期,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深挖潜力,优化企业机制,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调整等方式提升能力。温州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张汉鸣认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及支持力度,提升温企的综合竞争力。
温州银监分局为保证对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要求辖内各银行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分配的倾斜。截至5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932.39亿元,同比增长17.15%。其中小企业贷款1392.63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29个百分点。
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银行“量身定做”融资新模式。由建行浙江省分行与温州市的浙江中安担保集团等联手打造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5月份正式上线,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不用抵押物,不用跑银行,就可获得单笔最高2000万元的信用担保贷款;深发行温州分行以“1+N”行业链融资模式为载体,和13个行业协会签约,一期核准总敞口金额是32.5亿元。温州银行业还在资产证券化、非公开发行债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方面力求突破,形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产品创新的集聚效应,为小企业另辟“钱源”。
企业自身“破茧重生”的势头也相当强劲,工业性投资持续高涨。从事化工行业的浙江中盛能源有限公司正打算新建一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增塑剂项目,公司董事长薛普峰说:“对于企业发展态势和宏观经济趋势,我们都有信心,敢于上马新项目。”
据市经信委最新数据,今年以来,温州市工业性投资取得较快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中小企业项目支持力度增强。1至6月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135.4亿元,同比增长37.8%,增长率位居全省前列。(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