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0日讯 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后林村村民倪利民,日前带上相关材料,用他的话“像散步一样”,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很快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手续。办完事,老倪望了望这个宽敞整洁、设施完备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说道:“现在办事真方便,过去像这样的事,要出门跑几趟,现在一趟就解决了。 ”
据湖州市纪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经过4年的努力,该市1196个行政村, 1117个村有了“一门式服务、零距离办公、一次性受理”的便民服务中心,其他村也有了代办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级便民服务全覆盖的目标。湖州市纪委常委姜斌风趣地介绍说:“村村有了‘领事馆’,村民办理、咨询各项事务,不出村便能办事,完全可以‘少进一次城、少跑一家门、少找一个人’。”
零距离服务的“暖心站”
“自从村里有了便民服务中心,不管大事小事,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
说这话的是长兴县泗安镇兴隆村百子庙自然村低保户陈炳申。大字不识几个的他,近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危房改造。工作人员帮助他填好相应表格,又帮他准备了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这才告诉他,服务中心会及时提交镇民政办,让他放心在家等着就是了。
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特困户黄小明享受到的“优惠”比陈炳申还要多。黄小明因脑部受伤干不了重活,没有什么经济能力,独自一人居住的两间木结构老房,几根屋梁已断裂,墙面上多处有渗漏痕迹,已成了一处危房。
今年初,村里准备把他列入县里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帮助填表,准备申报材料。说起此事,黄小明至今十分感动:“我身体不好,他们为我的房子一次次来,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啊。 ”
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真正实现在家门口为民办事,使群众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群众享受到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据了解,目前湖州市共配备4000多名具有综合素质好、业务流程熟、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代办员。同时,还积极搭建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对于审批事项,除需要当事人本人到场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代办员进行全程代办;对一些年老、生病等行动困难的群众,中心代办员实行上门服务,帮助办理医药报销、低保求助、困难救助等申请事项;
对一些只能在休息时间才有空的村民实行电话预约服务,延长服务时间等,真正实现了“老百姓动嘴、村干部跑腿”。
湖州市还启动实施了千名村级代办员教育培训计划,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办事能力、服务水平。同时,明确各级行政服务部门负责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进驻项目、时限要求、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进驻项目的代办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到目前为止,安吉县已组织4期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等代办员业务培训, 420人参加培训。长兴县纪委会同民政、行政服务中心、县委党校,对全县248个村(社区)的代办员进行集中轮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办结事项共127978件。
11个部门打造的“贴心门”
近日,曹建国走进八里店镇章家埭村便民服务中心,手里拿着材料呆立了一会,看情形多少有点局促不安的样子。工作人员忙上前主动打招呼,原来是这个章家埭村的“上门女婿”前来办理户口婚迁。很快,曹建国办好了事,显得十分开心:“做章家埭村民真好!”
章家埭村是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经济发达,该村便民服务中心是吴兴区率先建成的服务窗口之一,目前代理服务项目多达53项,其中全程代理14项,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妥户籍申报、工商登记、司法服务、农林服务等事宜,享受到了“一门式服务”的便捷。
在湖州市,随意走进一个农村便民服务中心,都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半身高的柜台,正好方便村民坐着办事,一侧是两三张办公桌,联网电脑、另一边是沙发、椅凳等休憩设施。
办事大厅墙上挂着“全程办事代理制”流程图、窗口服务指南、工作制度等统一制作的标牌。旁边就是图书室、多功能教育室、老年活动室、民事调解室等。服务中心附近,还设有农业服务站、社会事业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站、保障救助服务站和综合治理服务站等。
不少县区也已将政府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延伸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这样,走进这些办在村民家门口的“领事馆”,可谓“大事小事难事,事事有服务”。
“农村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纪委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要让村民通过便民服务中心这根针,就能找到上面的千条线。”
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村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湖州市各地积极拓展服务事项,在省里明确的民政、农业、卫生、人力社保、住房建设、国土资源、人口计生等7个部门进驻基础上,增加了公安、工商、林业、残联等4个部门。每个部门的服务事项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共计增加服务事项25项。“11个部门打造一扇门,这个门够大了,不怕村民进门办不成事。”姜斌说。
密切干群关系的“联心桥”
早在2007年,湖州市就由民政部门牵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并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得到民政部、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自去年开展“城乡建设提升年”和“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以来,湖州市更是将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力组织推进。
记者来到较早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安吉县。在溪龙乡徐村湾村服务中心内,一张土地流转服务站组织机构图特别显眼。村委会主任杜传义介绍说,徐村湾70%以上的村民打工、经商,大部分土地需要流转。设在便民服务中心的土地流转服务站,就是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信息交换和鉴证服务的。
“年初,村里谈好了两个项目。”杜传义告诉我们,一个是6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一个是500亩的无土栽培项目,租期都在10年以上。项目实施后,村民不仅能收到每亩五六百元的租金,还能去农场就地务工,“最重要的是能示范带动全村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千余亩土地的流转,涉及八九个村民小组、一二百户村民,正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项目建设得到顺利推进。
安吉的服务中心有一大特色,就是在统一的服务项目之外,非常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特点、村民创业创新的实际需要,多元延伸工商办证、食品安全、土地流转、旅游集散等各有侧重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展、深化农村公共服务领域。
走进孝丰镇潴口溪村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墙上挂着4平方米左右的电子大屏幕,上面滚动着各种招工信息。大学生村官史益艳正通过电脑操控电子屏。她告诉记者,这里的电子屏与全县各村社区服务中心及县劳动力市场的电子屏相连,也与设在县城和各大镇车站前的电子屏相连,每天滚动的信息数千条。
村民可以在电子屏上实时查看全县招工信息,有意向可直接打电话联系,或者通过服务中心登记联系。“通过服务中心,去年本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多人。”村支书刘才学指着电子屏说,“这样的服务让村民感到很满意,说我们干部好的话在村里也多起来了!”
湖州市纪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来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就是要建成一座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桥,实现“三个到基层,三个有利于”,即把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向基层的延伸,有利于转变机关作风、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有利于方便群众办事,形成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体系。
最近,湖州市委、市政府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办法》,成为探索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长效机制的新成果。
来源: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