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可能还记得,半个月前的7月7日,快报刊登过一则《打火机放在车子仪表盘上爆了!司机炸伤眼睛瞳孔散大》的报道,说的是7月6日上午,家住留下的葛先生开车出门,车子发动前,点了一根烟,随手把打火机放在仪表盘上。车子开到亲亲家园附近,打火机突然“砰”的爆炸了。葛先生下意识踩了急刹车,闭上眼睛一躲,但右眼还是被炸到了。
接诊的同德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葛先生上眼睑破了,结膜混浊且充血,角膜上皮大部分已经脱落,且混浊,隐约可见瞳孔散大至7mm(正常人为3mm以下);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
昨天,省立同德医院眼科主任吕颂谊说,葛先生右眼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虹膜根部离断,需要手术治疗。但因为葛先生后来转院了,所以后续治疗情况不清楚。
“虹膜根部离断是指,虹膜与睫状体连接处断裂,即使做了手术,今后的视力也会受影响,并且容易引起青光眼等并发症。”吕主任说。
炸伤葛先生的是最普通的一次性塑料打火机,而7月6日当天,杭州的最高温度是36℃。
在经历了一周的凉爽天气后,杭州又将迎来36℃的高温天气。
一次性塑料打火机真的这么容易爆炸吗?在多高的温度下,持续暴晒多长时间会发生爆炸?威力有多大?前天下午,快报《好奇实验室》做了一次打火机爆炸实验。
开着空调行驶了仅10分钟
仪表盘上的塑料打火机就炸了
前天下午1:30,我们开车前往实验地点——杭州嘉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的停车场。
途中,有二十多年驾龄的报社驾驶员姚师傅,一听说我们要去做打火机爆炸实验,连连摆手:“太危险了,你们人千万不要呆在车内。”
姚师傅说,十多年前,他亲身经历过一次打火机爆炸事故。
“也是七八月份,杭州最热的时候,天气预报说当天最高温度38℃,我当时开辆长安面包车,上车时随手把打火机放在仪表盘上。
“印象太深了。当时,我从皮市巷开到中河高架上,也就10分钟左右的工夫,打火机爆了。
“爆炸的声音很大,我完全没准备,可能是条件反射吧,本能地双手抱头,蹲了下去,但打火机碎片还是打到了我脸上,火辣辣的。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惊险,当时五六十码的速度肯定有的,双手脱开方向盘,还下意识地踩了刹车。幸好边上没车,如果按现在高架上的车流量,肯定是一起事故。”
姚师傅说,幸亏碎片没打到眼睛上,但脸上的炙痛感半个小时后才慢慢消退。
“当时我车内开着空调,虽然空调效果不太好,但车内温度肯定不到45℃。经过这次爆炸后,后来开车,我再也不敢把打火机放在车上了。”
终于找到了一辆报废车做实验
车窗玻璃上都贴有太阳膜
其实这个爆炸实验10多天前我们就想做了,但考虑到安全问题,迟迟不敢下手。主要是实验用车的安全问题。
同事们都说,这个实验太恐怖了,万一把车子炸坏了怎么办?搞得不好,还会烧起来。用私家车吧,谁也舍不得。用公家车吧,万一车子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
非常感谢杭州嘉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在听说了我们的来意后,特地为快报《好奇实验室》找到了一辆15年车龄、已经报废的雪佛兰汽车,并同意将打火机爆炸实验地点放在他们公司的停车场内,而实验当天,他们还特地安排了安保人员和消防器材。
实验用的红色雪佛兰汽车车身完好,所有的车窗玻璃上都贴着太阳膜。
太阳在云层里“躲猫猫”
40分钟后仍没爆炸
我们随机在市区烟摊、超市、杂货店买了10个一次性塑料打火机,单价1-2元不等,还准备了温度计、气球等实验用品。
根据杭州市气象台发布的市区天气预报,前天实验当天,多云,午后部分城区有时阴有阵雨或雷雨,偏南风3级左右,白天最高气温33℃,之所以没选择在35℃以上的高温天做这个实验,主要是想看看在这么“凉爽”的天气下,打火机是不是也会爆炸?
下午2点,我们抵达嘉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停车场。
实验人员先在离车5米的位置,竖了一块“危险”的警示牌,并准备了灭火器。
下午2点15分,实验开始。
实验人员将10个打火机并排放在车内仪表盘上,温度计搁在边上,方便查看车内实时温度;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分别绑了个气球,气球高度大约在人坐姿头部位置。实验人员还在车内架设了两台DV摄像机,记录爆炸瞬间。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所有人撤离,车门关上,在车外观察。
车内温度计显示,实验开始时,仪表盘上的车内温度为50℃。
此时,天上白云多蓝天少,太阳时不时钻进云层里面,人站在室外不会出汗,微风吹过还有些凉爽的感觉。
太阳一直在云层里“躲猫猫”。半个小时后,仪表盘表面温度上升到56℃,10个打火机都没有动静。
在一旁观察的摄影记者表示了“担忧”:像这种多云天气,室外温度不到33℃,完全没有暴晒的感觉,打火机能不能爆炸?
又10分钟过去了,车内仪表盘表面温度始终在55℃至60℃间徘徊,10个打火机仍然没有动静。
阳光直晒20分钟打火机炸了
碎片刺破气球正好是眼部位置
太阳跟我们玩了40多分钟“躲猫猫”后,2点55分,终于完全从云层里钻了出来,此时,人站在太阳底下几分钟就有炙热感,透过车窗玻璃可以看到,温度计液面正在升高,已经越过了60℃标线。
3点15分,太阳光连续直晒已经有20分钟,此时,车内仪表盘表面温度升至68℃。突然,车内传来一声巨响,“砰”,打火机炸了!
蹲守在一旁的摄影记者大叫起来:太猛了!太快了!可惜没抓拍到打火机爆炸瞬间的照片。
爆炸的是一个绿色的打火机。通过两台DV摄像机回放,我们看到,爆炸瞬间先是一股白色烟雾升起,然后打火机碎片四射,并刺破了副驾驶座上的气球,爆炸产生的气流还把边上一个打火机弹到了1米多远的地方。
有的塑料碎片甚至飞射到了后排座椅上,而且大多是呈尖角状的,长度在1厘米左右,这对人眼是很具杀伤力的。
仪表盘上只找到金属部分,周边没有燃烧过的痕迹,车窗玻璃等都没有损伤。
90%的打火机达不到国家标准
今年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内几家打火机龙头企业、打火机行业协会等共同制定的《打火机安全与质量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国首个打火机国家标准。
宁波新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打火机的上市公司,年生产打火机8亿只,打火机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的十分之一以上,是中国打火机出口最大企业,也是打火机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者之一。销售部经理岑哲说,我们常见的一次性塑料打火机,里面的燃料是丁烷或液化气,机壳材料是ABS塑料或AS塑料。在阳光直射下,气体膨胀,压力增大,如果机壳质量不过关,很容易爆炸伤人,甚至发生燃烧爆炸,所以新出台的国家标准,对打火机的耐温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普通一次性打火机需要在65℃的高温中连续烘烤4小时,通过耐温测验。
“但目前国内市场上90%的打火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许多一次性打火机的耐温能力只能达到40℃至45℃,如果把它放在车内、窗台等容易被阳光直射的位置,那是很危害的。”
除了高温会引发爆炸外,打火机还有几个较大的安全隐患:从高处跌落,也会发生爆炸;质量差的打火机初始状态火焰特高,会产生“火烧眉毛”的现象;有的打火机在释放按钮后,火焰熄灭会延迟2-3秒,隐藏“暗火”,这时如果马上放进口袋,就很可能会引火上身。所以新出台的《打火机安全与质量国家标准》,对打火机火焰最大高度、火焰熄灭时间等也作了严格要求,比如,每只打火机出厂前,要承受正、反、侧面三次高度各为1.5米左右的跌落试验。
岑哲说,以前国内市场销售的一次性打火机主要产自宁波慈溪,但近几年慈溪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受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大都已经完成转型升级,往出口、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一次性打火机的生产逐步转移到内地,像湖南、河南等地,很多都是小作坊式的,走低端路线;受成本制约,他们不可能采用检测设备按国家标准对打火机进行安全质量检测,所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一次性打火机放在阳光晒得到的地方。”
据都市快报 记者 张宇 摄影 方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