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军人都是最可爱的人。“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浙江日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记者走警营”,展示部队广大官兵的时代风采。同时,我们还将反映各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双拥”故事。敬请垂注。
浙江日报讯 “没想到我已经离开部队了,地方和部队领导还帮我妻子解决就业难题。”近日,武警绍兴市支队一名转业军人动情地对记者说。去年,根据部队随军家属政策,他将妻子从上虞接到绍兴市区。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他今年3月转业,妻子的工作仍无着落。他本已不抱希望,最近却意外地接到支队通知,妻子已安排到绍兴市水务集团工作。
这是武警绍兴市支队“双拥”中的一个温馨故事。支队政委黄永高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支队官兵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其中转业干部安置率、随军家属安置率和干部子女入学率均达100%。
“这些问题解决后,我们在部队工作也更加安心、放心了。”支队干部薛峰说,去年4月,他从衢州调到武警绍兴市支队,由于部队各项任务接踵而至,经常几个月不能回家看小孩和妻子。“我本来想让她们就呆在衢州,毕竟搬家也不容易。”但是每当薛峰难得回家一趟时,10岁的儿子总是抱着他的腿不愿让他离开。
去年寒假,薛峰将这一情况向支队党委汇报后,支队立即与越城区教育局和驻地的北海小学联系,在支队多方协调下,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特事特办,寒假结束前一天,薛峰就接到北海小学副校长安彩娣打来的电话:孩子可以入学。
安彩娣告诉记者,为让薛峰的孩子顺利入学,学校专门开辟绿色通道。这些年来,北海小学新生报名人数超出招生数一倍多,但军人子女均优先安排入学。“每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部队官兵总是冲锋在前,为他们做这点事是应该的。”
绍兴市军转办主任徐法根表示,部队的事,只要能办到的,都要想尽办法解决,不能办的也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据了解,近3年来,绍兴共为该支队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并连续多年荣获国家和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军民鱼水情,军地一家人。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与部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以及主动结对帮扶群众密不可分。”武警绍兴市支队支队长范长春说,近两年,支队与15名贫困生、孤寡老人结对,捐赠各类物资价值10多万元。近3年来,支队累计为结对的新昌县巧英乡大唐村资助扶贫经费6万元,并送去各种生活用品、家电等。
值得一提的是,武警绍兴市支队充分发挥部队执勤、处突等优势,在大型安保、抗洪抢险中为驻地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今年6月16日下午,支队接到绍兴市防汛指挥部救援电话:“诸暨市店口镇三江口地区不少群众被洪水围困……”支队立即组织45名官兵火速前往救援,经过近8个小时的奋战,被困的100多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