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10月是蜱虫活动期,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日前收治了一位病人,两天内遭遇3只蜱虫“攻击”,一周后出现持续高热难退,差点危及生命。
病人姓邹,55岁,家住开化音坎乡三早坂村。从小在农村长大,老邹对蜱虫并不陌生,以前就被蜱虫咬过,但没发病。
7月7日,他像往常一样上山干活,晚上回到家洗澡,发现左大腿上叮着一只蜱虫,虫子米粒大小,黄褐色,中间圆圆的,边上一圈脚。老邹没有在意,直接将蜱虫扯了下来。第二天,他照旧上山干农活,结果到了晚上,又发现两腋下各有一只蜱虫,同样是自行处理,只是这回硬拉下蜱虫时,虫子头部已经深深嵌进肉里拔不出来,虫体里也都是血,叮咬部位有些瘙痒和疼痛,但老邹依旧没放在心上。
一周后,老邹开始发烧,感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从村卫生院到县医院,几天治疗下来,老邹的体温始终徘徊在39℃以上,7月23日,转到省人民医院就诊。
据了解,医院皮肤科今年已经接诊6例蜱虫叮咬感染病人,但所有病人治疗后很快康复,两天内遭遇3只蜱虫“攻击”的老邹,病情比较严重,由感染科负责医治。
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洪说,接诊后经过检查,病人体温高,白细胞偏低,初步诊断为“蜱咬热”,这样的病人如果不及时诊治,会有生命危险。所幸通过治疗,老邹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但还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
王洪说,“蜱咬热”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平均9天)。起病往往很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其中大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还会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少数病人会因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因为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蜱虫都会传染疾病。蜱虫生活在野外草丛,本身在大自然中有自己的生态圈,人类感染正是因为闯入了这个生态圈,但并非所有蜱虫都带“毒”,是否感染取决于蜱虫是否带有感染体,就像蚊子传播疟疾和登革热,但并不是所有被蚊子叮咬过的人都会得这些传染病。
“高危人群主要是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如果被蜱虫叮咬后出现高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王洪说。
据每日商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