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临海7月28日电今天一早,在临海市白水洋镇大平洪村,村民陈正道一手拿扁担,一手提水桶,沿山道来到一个水坑前,打上满满两桶水,然后径直挑进邻居家。帮人挑水,他已经坚持3年。
大平洪村是一个海拔500余米的高山村,原先住有130余户人家,现在大部分人都搬迁到山下。村里还剩下100余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平时家中的水源来自山上小水库。眼下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存水早已用完,只能挑水吃。
今天,记者来到大平洪村,跟着陈正道一起挑水。
陈正道今年66岁,高高瘦瘦,皮肤黝黑。“说起来,我是老年人,可在这里,我算年轻了。”他笑道。
大平洪村都是泥石路,路面不到半米宽,凹凸不平,还带点坡度。陈正道虽然穿拖鞋,但步履如飞,有时前面看似没路,他看准杂草间隙,“蹭蹭蹭”穿过去。曲曲折折走了200余米,前面是一大一小两个水坑。他蹲下身子,熟练地用桶在水面晃了晃,拨开漂浮着的青苔,然后一按一提,桶里便装满了水。
记者拎了拎,一只塑料桶装满水后重约20公斤。陈正道将水桶挂上扁担,往肩上一扛,原路返回,步伐仍旧稳健,而且速度不慢。“走得多了,早已习惯了。”
挑水路过自家门口,他没有进去,而是来到邻居张三妹家。张三妹今年87岁,子女不在身边,平时一个人住。由于身体不太好,挑水的事都由陈正道包干。
“谢谢啊,每次都麻烦你。天气热,水也用得多。”看到陈正道进门,老人既高兴,又有些不好意思。陈正道赶紧摆摆手说:“不打紧,不打紧。”
陈正道来回走了5趟,终于把张三妹家的水缸装满。这时,他才开始挑自家的水,又是5趟。这回,他走路的速度有些放慢,背上湿了一大块,额头开始冒汗。
吃完中饭,陈正道来到邻居洪宗宝家串门,发现他家的水缸没装多少水。“今天你没挑水?”他问。“今天身子不舒服。”洪宗宝皱着眉头说。陈正道没多说话,赶紧回家拿来扁担和水桶。烈日当头,陈正道来回又挑了几趟,满头大汗。
村里人说,陈正道不仅帮人挑水,还做义务修理工。村里的水管年久失修,漏水严重,他得知后,自己买材料进行修补,更换水闸。
“有时年轻人回来看望老人,遇见我帮别人挑水,他们也会主动帮忙。”陈正道高兴地说,目前村里也在组织青壮年帮老人挑水。“大家都是一家人,你帮我,我帮你,日子过得才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