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富而思乐”。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应运而生,而潜力巨大的农村文化活动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丽水市第四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全市排舞大赛7月5日晚在风景秀丽的东西岩景区举行,活动旨在充分展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果,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发掘和弘扬丽水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打造瓯江文化品牌,进而全面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绿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从2008年以来,我市以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活动为抓手,结合办文化、赛文化、育文化和强文化为一体,精心打造了农民艺术展示平台,有力地推进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较好地丰富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办文化】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更难,因而,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的重要形式。我市乡村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以特有的方式满足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深受欢迎。正如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像这样群众欢迎的文化艺术活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些年来我们感到农民参与文化的热情很高、潜力很大,把这种热情和潜力调动发挥出来,将成为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纵观历届的乡村文化艺术节活动情况,一是规模超前。乡村文化艺术节从2008年首届举办,而后每年举办一届,每届历时半年之久,文艺汇演达250余场,共有3500多个节目45900人次参赛参演,观看群众达96.3万人次。二是贴近群众。乡村文化艺术节坚持以乡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节目内容来源于农村,来源于生活,充满“原生态”和“土味”,情趣积极向上,基本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内容丰富。3500多个节目中,既有历史悠久的非遗展演,也有新农村戏曲演唱,以及农村民间绝活、乡间才艺展示、农民趣味运动会、乡村器乐大赛、全市乡村文艺会演等16个种类系列,成为农村文化艺术的盛会,农民群众的节日。四是成效明显。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社会和谐氛围进一步增强。
【赛文化】
形成文化繁荣发展浓厚氛围
自2008年丽水市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以来,一年一度的乡村文化艺术节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并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农村文化骨干得以在这个舞台上表现各自的才艺,广大农民朋友更是在文化节中收获精神享受。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说,丽水经济欠发达,在政府投入经费相对不足,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等因素的制约下,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依托本土,挖掘特色潜力。乡村文化艺术节举办的主旨就是让广大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建设者和主导者,坚持以乡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讴歌新世纪乡村新发展,展示新丽水农民新风采。在这一主旨倡导下,各县(市、区)文化部门都按照活动通知要求,派出专业人员到乡镇指导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与农村基层的沟通与交流,使“送文化”与“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推进。每届的乡村艺术节都是从六月开幕到十一月闭幕,县市两级联动,历时半年,各乡镇(街道)都根据各自的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在家门口举办文化活动,由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反映农村的人和事,把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农民真正成为活动的主角,大大激发了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乡村文化艺术节成为我市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众多、活动内容丰富,融入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比赛展示为一体的盛会。三年来,我市共开展了新农村戏曲演唱大赛、民间绝活、乡间才艺展示、乡村器乐大赛、腰鼓大赛等16个系列的活动,目前共有3500多个节目45900人次参赛参演,累计参加观众达96.3万人次。
【育文化】
培养大批农村文化艺术骨干
当前农村不仅文化设施缺乏、文化活动稀缺,而且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也非常单一,除了看电视、打麻将、聊天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了。政府部门凭借乡村文化艺术节活动引导打造平台赛文化,通过文化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创造新生活,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尚。
在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以前,我市的农村文化活动大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为主体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虽然“送文化”活动在我市农村已经延续10多年,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喜爱,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群众越来越不满足于“送文化”的被动接受,更希望有多种载体、多种舞台能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在这种背景下,丽水乡村文化艺术节应运而生。从2008年丽水市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开展以来,各地相应制定具体的文化活动方案,并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宣传,扩大乡村文化艺术节的影响力。每届乡村艺术节都成立组委会,多家单位和企业参与,跳出“围绕文化搞文化”的圈子。坚持自下而上,层层发动和选拔,着力整合各方资源,为建设丽水“大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系列活动设置众多的奖项,各县(市、区)都精心策划,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如乡间才艺展示的节目就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语言生动形象,表演真实,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娱乐性与观赏性相统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各参赛的选手都发挥各自的优势,争做参谋、争相参演、争相观看的格局,乡村艺术节成为各地文化艺术的盛会,形成农民群众“赛文化”的舞台。
每年开展的乡村艺术节除第一、二、三届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地点设在市区的纳爱斯健身广场外,其他各项活动,都根据活动的特色把舞台设在乡镇,由于活动内容是根据各地不同的特色而设计的,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广大农民群众找出了尘封的乐器,亮起了豪迈的歌喉,跳起了热烈的舞蹈,练起了传奇的绝活,农民队伍中的文化骨干在活动中也脱颖而出。在举办活动期间,各地文化部门派出专业人员直接到相关活动地点进行专门辅导,提升文化活动的品位。这些来自农民队伍的文化骨干,在活动中接受培训和锻炼,逐渐成长,并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领头羊”,积极引领群众开展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大大增强了文化活动的凝聚力。如“乡村歌王赛”、“木兰扇大赛”、“绝活大赛”等等活动,使一批农民歌手、农民艺人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乡村文化艺术节培育了一大批长驻农村的文化骨干队伍,对创造本土文化、逐步提升农村文化造血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培训内容包括音乐创作、舞蹈动作、戏曲唱法等。2010年,全市共举办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培训班30期,培训内容涵盖文化员、婺剧等,1300余人参加。这些文化骨干在完成省首届体育大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丽水市撤地设市庆祝文艺晚会等一批全市乃至全省的文化盛事表演活动中,发挥了重要骨干作用。
【强文化】
打造大批农村艺术精品
乡村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全市群众的强文化热情。一是大批传统文化精品得到挖掘保护。全市文化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各级先后开展国际、省际、市际、县际等各类“文化会亲”交流活动600多项,龙泉青瓷、遂昌昆曲茶艺、青田鱼灯等10多个项目(节目)走入世博开展展览展演,很好地宣传了丽水特色文化;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松阳高腔、昆曲十番,传统地方民间剧种婺剧、菇民戏、二都戏、包山花鼓戏等一批民间优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目前,全市共申报成功世界级非遗保护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5项、省级非遗67项、市级非遗193项,并力摘全国首个地级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桂冠。二是本土文化元素精品创作得到推进。每届乡村艺术的展演,各县(市、区)都非常重视挖掘保护和传承宣传民间特色文化,民间才艺展就是以全面展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都进行动态表演和静态展示相结合,把舞台艺术与民间文化融合,加入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为其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景宁县选送的原生态山歌,纯净如天籁之音,充分展示了生态文化的魅力。使群众文化活动真正贴近基层、贴近生活,打造了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地方文化品牌活动。如“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歌会”唱乐了莲都、松阳、武义三县四乡镇的畲民;龙泉“浙闽红色文化节”的大型民间踩街活动闹腾了浙江、福建两省、六县、九地,全市共有178件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金奖,庆元的《月山春晚》荣登全国最高群文奖项——全国“群星奖”。目前,全市“一城一品”、“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格局正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