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2日讯 只要能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把事关群众的民生工程做好,我们的办公室旧一点、差一点没关系。政府的钱首先应该花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只有民生保障了,才能换来民心。
——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
这是一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办公室:约10个平方米大小的空间里,老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材料,生锈的铁窗框,开裂漏风的三合板门,四五个访客一坐,办公室里几无转身之地。
这间未做任何装修的办公室主人,是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
县长林康的办公室同样的“不修边幅”。整个松阳县委县政府大院内的办公楼,都是如此。
“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要把有限资金首先保障民生工程,办公室差一点不照样可以办公吗?”林健东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此,林健东和县长林康都有着同样的观点:政府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这把刀刃就是民生工程。
松阳县委县政府大院的办公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早在2004年,因为办公条件简陋,省里还专门拨了一笔补助金用于盖新楼。然而,经县里商量,楼房加固一下还能用,松阳更多的事情要用钱。于是,那600万元的盖楼补贴,是直接补到了松阳的各项民生工程上。
改善教育条件,成为松阳县这些年来的一大民生重点。从2005年开始,松阳先后投入1.6亿余元,对全县31所学校实施食宿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了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同时新建了城南小学、迁建了古市小学,大大提高了松阳县的教育硬、软件水平。这项民生工程,受到松阳百姓交口称赞。
松阳叶村乡中心小学校长吴林斌告诉记者,以前的老校区教学办公都挤在校园内唯一的一幢两层教学楼里,要容纳6个班。这几年,县里先后投入576万余资金,建起教学楼、校食堂、综合楼,扩建了操场。下学期,学校还要给12个班每个班都配上多媒体设备,再建一个有25台电脑的标准电脑教室。“县里对学校投入真是不遗余力,我们乡村学校的条件也不输城里了。”吴林斌笑着说。
帮助农民解决建房难,是松阳的又一民心工程。2008年在全省率先推开旧村改造后,松阳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用于困难户建房补助、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至今松阳已有189个村的3万多农民住上了新房,8000多幢新农居拔地而起。政策扶持下,谢坑村41岁的残疾人李光强也住上了新房,而且是村中央位置最好的宅基地。现在,李光强在家里开了小超市,当上了“轮椅上的小老板”,一家四口生活问题也彻底解决了。李光强感叹:“没有政府,这辈子怎么能住上新房子!”
一项项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全县农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松阳农民的一半收入来自于政府补贴鼓励的茶产业,兴建起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全县每个行政村都通上了康庄路……“十一五”期间,松阳用于民生投入的资金达到24.16亿元,而松阳县每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