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
前天晚上7点多,浙江18名维和警察从利比里亚胜利凯旋,结束了他们400多天国外生活。这支维和警队是由我省公安部门单独组建,也是浙江省公安部门向国际社会派出的第一支成建制维和警队。
这18名队员中有3人是宁波警察。他们都是“80后”,高学历,积极乐观,他们是处理外事警务的专家,是反恐排爆的高手,是交通指挥的能人,在经历了市、省、公安部和联合国的4重选拔后,他们最终被委以维护和平的重任。
昨天下午,刚回宁波的他们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利比里亚的生活。
宁波警察过关斩将入选维和部队
孙毅,1981年出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曙大队民警,中国计量学院法学专业毕业。
从前年12月13日开始全省初选,到去年4月1日获得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资格,他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残酷竞争之旅。
孙毅说,初试完全模拟联合国的选拔模式,包括体能、技能、业务能力等多项测试,所有测试都是“一票否决”。第一轮“选秀”结束,76名学员“刷”成了35名。紧接着就是3个月的魔鬼训练营: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制度、无双休、每天授课9小时以上,包括战术技能、驾驶、枪械射击等十几门专业课程。“更为夸张的是,课程全部采用英语授课,你跟不上,就自动淘汰。”
就在这样的“死亡淘汰”中,孙毅和其他两名宁波警察披荆斩棘,层层过关,终于成了联合国维和警察。“说实话,拿到证书时,眼泪都快下来了,真不容易。”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生活
叶晓贲,1982年出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民警,在本次维和任务中,担任浙江民警分队的班长。
他说,在利比里亚维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生活。
利比里亚基础设施还很落后,供电网络不完善,要用电器,只有用柴油机发电,这里的通货膨胀情况让人咋舌:土豆每公斤60元人民币,白菜100元,而这还是这里最便宜的两种蔬菜。
最让晓贲担心的是个人的安全问题,“那里的社会秩序还没完全建立,暴力冲突不少,虽人身安全还能防范,但卫生安全却无法保证。”
晓贲说,利比里亚当地的肉禽蛋不能食用,也没有清洁水源。
艾滋病、登革热、黄热病等恶性疾病非常常见,最多的就是恶性疟疾,通过蚊子传播,几乎人人会得。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民警有85%都得过,而且这病完全康复需要十年以上。
晓贲说,去年8月中旬,他也得了一次“疑似疟疾”。整个晚上,躺在床上裹着两床厚厚的被子瑟瑟发抖。折腾了一宿,第二天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后来有同事赶来看他,把他送到驻利比里亚的中国医疗队,病情才慢慢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