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夜宵,吃的不是菜,而是一种氛围。记者王毅摄
在夏天,夜宵自然最适合在室外上演。在一家砂锅店,几乎没有人坐在室内,图的是一份夏夜的清凉。
夏天的下沙,随着大学生放暑假暂时离开,有点空旷。不过,大学校园里,依然有不少身影,他们或留在学校复习考研,或者实习、勤工助学。下沙的夜晚,因为他们的留守,而有了一种别样的味道。
晚上十点多,在下沙的白杨美食城,虽然没有原来那样熙熙攘攘,但也并不冷清——来吃夜宵的顾客,还是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光着膀子,喝啤酒、侃大山,给下沙之夜,增添了不少豪迈之气。
在夏天,夜宵自然最适合在室外上演。在一家砂锅店,几乎没有人坐在室内,图的是一份夏夜的清凉。
吃的不是菜,而是一种氛围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经有不少人在吃夜宵了。
砂锅店老板姓金,上海人,经营家常菜,也有螺蛳、小黄鱼、梭子蟹、黄鳝、鱿鱼等海鲜。“原先顾客以学生为主,但现在放暑假了,主要做社会人的生意,客流量减少很多。”金老板说,夜宵生意通常要到凌晨三点,有的时候也会到天亮,直到客人离去。
吃夜宵的人大多成群结队,有的是简单的朋友聚会,有的是庆祝生日,也有的是一大群人。比如说找到一份好工作,虽然这对于常人而言也许看似小事,但对于他们来说不亚于开天辟地,当然有理由要好好庆祝一番,狂欢一夜。总之,客人们相聚的理由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我们的邻桌,是五个男士,身边已经有不少空瓶子了。一些刚开启的啤酒,很随意地放在桌上。几盘吃了一半的菜肴,已只剩残羹冷炙。此情此景,正符合所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也许,吃夜宵,吃的不是菜,而是一种氛围。所以,菜冷了没关系,有酒,有话题,才是重要的。这不,五个男士不停地聊天喝酒,几乎不大吃菜。
我们端着酒杯走过去,说明来意。在短暂的惊讶之后,他们热情地欢迎我们入席。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那么陌生,只是平时我们把自己的内心隔离了起来,以至于在路上,难得见到有人面带笑容,或者朝着陌生的你说一声:你好。
安徽籍的刘先生还给我们搬来了凳子,拿来了餐具,河南籍的何先生为我们放置好碗筷,并为我们满上一杯啤酒,还唤老板加酒加菜。
“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陌生人主动来和我们喝酒聊天,你们能来,这就是缘分,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嘛!”刘先生乐呵呵地说。
留下的是相聚的美好和温馨
浙江平湖籍的朱先生告诉我们,他供职于杭州主城区一家公司,和刘先生是大学同学。而刘先生和旁边的陈先生、李先生是同事,并且刘先生是他俩的上司,他们的公司在下沙。何先生则供职于深圳的公司,与朱先生因为工作而相识,今天来杭州出差。
“吃夜宵是好朋友之间一种很简单很随性的交往方式,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吃吃饭、喝喝酒,什么都不图,就是图一个好气氛。”朱先生说,他们五个人中,他最先和刘先生结为挚友,因为他们当年在浙江理工大学读书时,还是室友,刘先生是睡在他上铺的兄弟,关系相当铁。
朱先生是在江苏昆山和何先生认识的,当时朱先生在一家企业做品质管理工作,何先生则在一家日资企业做产品研发工作。因为投缘,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何先生去了深圳,朱先生回到了杭州,依然保持着联系。
“你看今天是周末,我们就临时决定一起出来聚一聚。”朱先生说,“这一次相聚,其实不容易,因为我们很少一起出来吃夜宵聚一聚的。”
于是,本来是何先生出差到了杭州,想约老友朱先生出来喝酒叙叙旧,朱先生便借此机会把他的朋友刘先生和刘先生的两位铁杆下属一起约了出来,互相见面,交个朋友。
朱先生说,其实他的酒量不大好,但“酒风”极好,读大学时,常和刘先生一起豪饮,每喝必醉,每次都是刘先生照料着不省人事的朱先生,把他背回寝室,扶他上床休息。
“现在想来,喝酒真的能巩固朋友之间的感情,忘却工作和生活的烦恼,留下的只有相聚的美好和温馨。”朱先生感慨道,参加工作后,尤其是近几年,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朋友们的聚会变少了。
朱先生的家在杭州主城区,为了这次欢聚能开怀畅饮,他没有开车,而是只身赴约。
很有意思的是,何先生来杭出差的目的,是参加一个项目的竞标,而他的竞争对手,居然就是他的好朋友朱先生。借着些许酒意,何先生多次表示有信心击败朱先生,让自己的公司竞标成功。
“这个竞标,说白了还是帮老板打工。这是工作,我们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互不干扰。我们在工作上是竞争对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朱先生说,在座的五位都是“80后”,喜欢率性而为。
“朋友不曾孤单过,一生情,一杯酒。”趁着酒兴,他们唱起了歌,我们也加入了合唱的队伍,引来许多的目光。末了,大家哈哈大笑,酒杯再次碰在一起。
据杭州日报作者周全肖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