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5日讯近日,记者从供水监管部门获悉,今年入夏以来,台州“大水缸”长潭水库水质出现下降,并有逐渐恶化趋势,原水铁、锰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和正常年份水平。
据路桥自来水公司对进厂原水水质分析显示,6月下旬以来,原水的锰指标从少于0.05mg/L升到1.2mg/L,氨氮指标从少于0.05mg/L升到1.0mg/L,铁指标从少于0.05mg/L升到1.1mg/L。几项指标均超出国家标准不少幅度,而且也超出了正常年份的水平。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少细心市民的注意。
最近,不少网友和市民反映,与往年相比,自来水放出来后有沉淀物,他们怀疑水质是不是出现了不好的变化。
记者从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处了解到,居民家中的自来水出厂时经过严格检测,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市民可以放心,但市民注意到的细微变化,的确与原水水质出现下降不无关系。
一位工作人员解释,水中游离锰如果超标的话,在自来水放出来时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就是说氧化,游离锰被氧化后,自来水放置在桶里就会出现少量沉淀物。另外,个别老水厂因缺少反应沉淀流程,到户的自来水也会出现一定的沉淀物。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市区几大自来水公司制水处理工艺较为完善,通过加氯、投加高锰酸钾预处理等措施,出厂的自来水铁、锰含量已被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但因原水中铁、锰含量波动范围较广,制水厂处理设施压力加大。
据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处工作人员分析,造成原水水质变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气温升高造成藻类大量繁殖,二是长潭水库为下层取水模式,取水量激增加上气温升高底泥膨胀上翻,水库底泥有可能大量吸入取水口。
据了解,目前长潭水库水位30.33米,库容2.75亿立方米,日供水为历史最高,达65万吨左右。
“大水缸”水质出现恶化趋势,这可不是件小事。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已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将向市政府递交专报信息。
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说,现阶段除了督促原水公司加强对原水巡查监测密度,在有关制水环节采取预处理等措施外,他们还建议改变目前的固定取水模式为多层取水模式,并对局部采取清淤。
据了解,国内特大型水库多采取多层取水模式,根据水位变化来分层取水,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取水质量。而台州“大水缸”长潭水库从当初的日供水20多万吨,上升到现在的日供水65万吨左右,从供水量来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特大型水库,从近年来的水质变化显示,改变原有的固定取水模式已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