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杭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任务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格局
夯实基层基础,激发社会活力
做好群众工作,打牢群众基础
加强素质建设,提升文明水平
狠抓热点难点,实现重点突破
前昨两日,市委召开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杭州实际,研究部署杭州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工作,审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了题为《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把杭州社会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报告并作全会总结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了话,着重就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提出了要求。市委副书记叶明、王金财,市委常委于跃敏、杨戌标、许勤华、洪航勇、朱金坤、翁卫军、沈坚、柯良栋、陈必凯,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杭州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杭州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扎实,社会建设有了长足进步,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社会形势总体较好。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支撑。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杭州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早发多发的特征十分明显,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当前杭州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是经济社会加快转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省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有力指导、创造了良好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利条件还将进一步增多。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切实增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会议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为着力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文明建设全过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为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市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坚持重在发展、重在惠民、重在建设、重在基层、重在法治、重在创新、重在统筹等“七个重在”的原则。
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杭州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要重点抓好的六方面工作任务。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要深入破解“七难问题”,大力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充分就业城市和国家创业型城市;积极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质,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五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推进;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确保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快构建杭州特色保障性住房体系,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两个“夹心层”的住房问题;继续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努力缓解交通“两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层次丰富、发展均衡、配置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格局。坚持党委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政府负责,推动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办好主要由政府提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努力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坚持社会协同,注重发挥党领导下的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居(村)民委员会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坚持公众参与,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推动居(村)民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夯实基层基础,激发社会活力。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大力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制度,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在基层全面构建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强化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职能,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四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探索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做到事务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大力推进双拥共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充分发挥驻杭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做好群众工作,打牢群众基础。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加强素质建设,提升文明水平。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载体,在全市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狠抓热点难点,实现重点突破。着力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着力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真诚、平等、宽容地对待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加快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从“防范控制”向“人文关怀”转变,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着力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管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
会议强调,要从组织、能力、财力、舆论等各方面切实加强保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环境。要强化组织保障。市委研究决定,成立杭州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综合办公室、社会建设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社会文明办公室,全面负责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各区、县(市)也要根据各自实际,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强化制度保障。按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统筹规划事关社会管理全局和长远的制度建设,及时把社会管理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法律。要强化能力保障。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社会建设、善社会管理、乐做群众工作、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强化财力保障。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投入力度,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领域,形成多元化、社会化投入机制。要强化舆论保障。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与传达市委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会议精神入脑、入耳、入心。近期,要着力在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矛盾化解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三位一体”上下功夫,在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上下功夫,在党政群团、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群众“三力合一”上下功夫,细化深化工作举措,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确保全力推进。
会议回顾总结了今年以来工作情况,部署了下半年工作任务。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主题主线主旨,扩内需、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势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咬定目标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一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二是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三是以“民生十大工程”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五是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六是以生态型城市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七是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导向,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八是以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观看了反映杭州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情况的专题资料片《为了建设幸福城市》,并围绕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决定》进行了认真讨论。
市纪委委员,不是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退居二线的市级老领导和担任过副市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不是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区、县(市)长,市直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武警杭州支队支队长、政委,杭州预备役高炮团团长、政委,市属大专院校党委书记、院(校)长列席会议。部分市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在杭非市属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人民日报社浙江分社、新华社浙江分社、经济日报社杭州记者站、浙江日报社杭州分社、浙江广电集团杭州记者站和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应邀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