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公务员的比比皆是,可你听说过大学生去给猪做饲养员的吗?十多年来,绍兴一家民营养殖场一直坚持招聘大学生猪倌,他们养的猪有啥不一样?
大学生愿去当猪倌么?
据悉,天天田园集团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的民营养猪企业。2010年,公司出栏商品猪18.5万头,屠宰加工销售40万头,实现销售额5.13亿元,创税留利5313万元。目前公司下属7个企业,分布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临安市、嵊州市和江苏省邳州市等地,总占地8250亩,现有净资产约1.8亿元,该集团所产生猪供应全国。
尽管企业规模很大,但是毕竟是去“养猪”,为什么大学生愿意去做“猪倌”呢?
对此,记者询问了一些农学专业大学生,他们多数表示不会去应聘:“大学毕业去养猪,没面子、没出息。”
天天田园集团旗下绍兴天天田园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葛云明的一项调查显示,1950年至1999年间,某大学畜牧专业、兽医专业的3712名毕业生,“从事养殖的不到20人,其余多进了机关。”
接受过专业教育的转行当公务员,这让“猪司令”葛云明忧心忡忡。1997年,他们从浙江农业大学招聘了两名毕业生,并从那时起坚持这一“习惯”,每年招聘数名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养猪”,“尽管这个岗位不受多数学生的喜爱。”
“为吸引大学生猪倌,我们也费了很多心思。”葛云明说,他们的大学生猪倌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每年保底工资7万,保险福利齐全,试用期结束后,拥有绍兴县平水镇镇中心一套房子的使用权,工作满8年还赠送房屋产权。
如今,该企业已招聘大学毕业生37名,他们中已有8人分到了“福利房”。4年前从浙大农学院毕业的叶照莲说,尽管听起来养猪场环境不好,“但学的是这行,干的也是这行,能全身心投入,很开心!”
养猪真需要大学生么?
以前,很多农户自己就能养猪,为什么还要聘请大学生来养猪?
“养猪真的需要大学生!”昨日下午,葛云明表示,作为传统产业,养猪看似简单,随便一个农民都能应付。但是养猪达到一定规模时,需要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这牵涉到生命工程、动物营养、生育繁殖、疾病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没有掌握专业技术的大学生,猪是养不好的。
“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养猪不易留住人才,我们就要多下本钱去引进人才。”葛云明解释说,除待遇优厚、福利分房外,他们还以良好的成长空间留住人才。
葛云明算了一笔账,他们在临安有个种猪养殖场,原来使用体配模式,一头公猪每年只能配种25头母猪,而现在使用人工授精可配种600头,“同时还将猪仔成活率提高到98%,远远高于91%的行业平均水平,瘦肉率也从原先的37%提高到62%。”
枯燥的数据背后,是可观的效益。葛云明告诉记者,仅该一项每年就能节约近100万元,“没有这些大学生,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
正因为有了好的成绩,才让葛云明的公司在猪肉价格跌宕的时候屹立潮头。谈到最近的猪肉价格,葛云明告诉记者:“猪肉价格暴涨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但猪肉价格也有跌得时候,我预计明年5月份以后,猪肉的价格有望真正回落。其实,企业练好内功就不怕价格跌宕了。“
据葛云明介绍,今年猪肉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东北等地生猪成活率低,造成了供需失衡,“而因繁殖和生长特点,生猪生产有3年周期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近期内供需失衡还会持续。”
据杭州日报 作者 王猛 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