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1日讯
温岭市箬横镇有个生意人,他做的生意,在全省独此一家——加工福寿螺。原本是农民们见之生恶的水稻杀手,他却充分加以利用,在台州境内广为收购,从2001年到今年,全市几十个收购点纷纷表示,几乎找不到福寿螺了。
对福寿螺常“抓”不懈
你听说过福寿螺吗?尤其在夏天,你去稻田、小溪、水沟、池塘里,那些背着圆圆的螺纹壳、个头大大的软体动物就是了。它们不仅个头大、食量大,繁殖能力也很惊人,它们咬啮水稻和蔬菜,给庄稼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和危害。
温岭箬横镇有个生意人叫骆业根,十多年前就开始打福寿螺的主意了。2001年以前,他学着广东、福建等地生意人的样儿,开始从当地收购福寿螺,加工并销售。
2001年,有客户问他:“台州有福寿螺吗?”“也有啊!”骆业根答。于是他将大本营转回台州,在箬横镇五房村开了一家厂,叫做斌斌水产有限公司,目前它是我省唯一一家专业加工福寿螺的企业。
“斌斌水产”加工好的螺肉主要销往厦门、台湾和日本等地。每年出口的螺肉有300多吨,加工好后,运到安徽合肥的一家厂,进行专业杀菌,经过检验后方能出口。
“5吨福寿螺才加工一吨螺肉,我们对福寿螺的需求量很大。”骆业根说。
为了满足生产需要,骆业根光在温岭当地就设立了20多个收购点。每天一早就有附近农民扛着麻袋将几百斤的福寿螺送到厂里,厂里也会派出运输车辆,到周边的收购点“转一圈”,再将满车的“螺”捎回来。
前几年,一过“五一”,“斌斌水产”的厂里就会出现热火朝天的景象。“前几年,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工了,一直忙到晚上10点。”骆业根说,活儿不复杂,请了很多村里的人过来帮忙。
“每公斤福寿螺的收购价是1.6元,以前有的人抓的多,一天四五百斤都能捕到,靠捕螺就能挣三四百元。”骆业根说,现在不行了,辛辛苦苦到处找,也找不来几斤,愿意干这活儿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骆业根对此很无奈,但还是笑说:“10年了,台州的福寿螺几乎都被我们捕完了,也算是为稻田除害做了点贡献吧。”
300吨的单子不好做
今年,骆业根转而与韩国合作,签了一份送货300吨的单子。按照每5吨福寿螺产1吨螺肉的概率,再加上按照“出口规格”要求,凡小于2.5厘米的“螺”一概不要。那么,加工300吨半成品就得收购至少1500吨福寿螺。
骆业根很忧愁,他指着厂房里硕果仅存的12小箱福寿螺说,这些天就只收到这么多了,而且大部分还是找人从温州抓来的。
“以前一天最少加工1吨螺肉,今年6月到7月,两个月只加工了1吨。现在已经几乎没有福寿螺加工了。”骆业根说。
为了维持这门生意,骆业根动过养殖的念头。“韩国人早就开始动这个脑筋了,他们从我这里买进了几千斤螺种,准备在连云港的70多亩田里养殖福寿螺,本来预计产量是200吨,可是养殖并不成功,最终产量最多不过20吨。”
骆业根也尝试过养殖,去年5月1日,他在巢湖附近的400亩被杨树环绕的沟渠里,分两批投入了3000公斤螺种,可是成活率也非常低。
“恐怕是水土不服吧!”骆业根说自此他就放弃了养殖福寿螺的计划,“野生福寿螺繁殖能力那么强,可是一养殖就失败,这还真是闹不明白。”
据说,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几十年前,台州本没有福寿螺,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台湾人将福寿螺引入大陆,许多地方纷纷开始养殖,当初主要是卖螺种,结果,由于福寿螺繁殖迅速,竟成了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泛滥成灾,一直到去年,还不断有新闻从各地曝出,“人螺大战”的尴尬局面仍然存在。
重返闽粤找“螺”
除了温岭的20多个收购点,在路桥金清、黄岩、玉环等地,骆业根也设了收购点,随着今年全台州的收购点集体亮红灯。不得已,骆业根准备把收购和加工点转移到福建和广东一带。“由于气候适宜,这两个省的福寿螺应该可以供应。”
和福寿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骆业根简直着了迷,为了将福寿螺充分利用,他正在开展后续计划。目前,他承包了48亩鱼塘养鱼。主要是青鱼,又称螺蛳青,这种鱼特别喜吃螺类,生长势头挺好。于是,福寿螺加工的下脚料也有了用处。
要是谁能帮助骆业根找到福寿螺的收购新途径,骆业根将非常欢迎,他提供了一个热线电话:400—6115911。您可以和他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