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立青画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花痴,到不是他养了多少花,但他写的‘花文章’已经有上百万字,前不久他的这些‘花文章’还全部被杭州图书馆收藏了……”这是杭州古都研究协会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的。循着一份好奇,记者昨日拜访了这位老人——家住大关街道德胜社区的汪孙聚。
“我不是什么园艺花卉方面的科班出生,不过早在1957年,我在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读书的时候,就爱好侍弄些花草。”今年76岁的汪孙聚告诉记者,刚退休那阵子,去西湖边逛逛也好,在社区里走走也罢,总会留意身边的花花草草,时间长了就觉得要将自己的闲暇时光利用起来,在花卉上钻研点名堂出来,在花中悟点人生的价值。
爱花、识花潜心著作
为了写花,这些年来汪孙聚每个周末都会去浙江图书馆的旧书市,或是逛一下新华书店。在汪孙聚家中十来平方米的书屋里,摆满了哲学、美学、历史、文学、生物、绘画、戏曲、工艺等数千册书。专门解释花的词曲——《花释名》,是老汪最费心的一本。为了编写得准确,汪孙聚特地去买了《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100多本参考书,理了30多本资料笔记,用了近10年时间撰稿。里面按花名,收录了包括园林植物在内的观赏植物5673种,并详细解释了这些花名的来历。书中,罗引了李时珍、段玉裁等古今中外前人对各种花卉名称的考释,也不乏他自己的探求。老汪说:“花名是赏花入门的向导,了解花名的深意才有助于了解花卉之美。就像牡丹,李时珍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我就觉得有点望文生义,并不确切。我认为牡为雄性兽畜,指其花硕大;同时古代入药以丹者为上,故名。”
编写《花释名》,让汪孙聚爱花、识花的心更加一发不可收。从1998年至今,他先后完成了《赏花史话》、《花卉的欣赏》、《花释名》、《历代花事佳话》、《花名论》、《赏花论》、《德胜群芳谱》、《秋韵》(菊花)、《夏倩》(荷花)、《春魂》(梅花)、《冬荣》(山茶)、《百花争艳》等十余本关于花卉的大众读物的编写。其中,《历代花事佳话》,反映了古代4000多年的花事文化历史,从远古的轩辕黄帝开始到清代黄节为止,涉及60多种花木。
《德胜群芳谱》被讨要一空
从花名、花史、花诗、花典到花事,近几年,老汪识花的眼又凝结到了身边的花花草草。走在德胜社区里,汪孙聚觉得,身边的每一种花草都是生灵,都应该收集整理出来,鼓励大家珍惜爱护花木。社区绿地边有一种绣球花,呈球形状,里面包含着八朵花,俗称八仙花,原先汪孙聚不熟悉,是他查阅了很多书籍才搞明白的。为了更多人了解社区里的花花草草,汪孙聚专为德胜社区编写了《德胜群芳谱》,社区里170多种观赏花木,他都能说出个一二来,此书已于去年印制20本,目前已被社区居民讨要一空。去年,应大关街道的要求,汪孙聚还编写了一本《赏花论》,供社区学校教学试用。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所写的赞扬梅花的一首诗,说的是梅花就像月光一样清雅,赏梅花要赏老梅,老梅越开越有风韵。这也是汪孙聚最喜欢的“花诗”之一,他将这首诗收录在了他的《赏花诗话》中。他说,他写书的目的是要给社会、给子孙留下一些精神财富的东西,也让自己的晚年过得更有价值一些。
据杭州日报 作者 刘伟 黄群 钱少文 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