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2日讯
8月11日一大早,62岁的遂昌县高坪乡茶树坪村村民冯珠香在家门口摆开摊子,边和邻居唠家常,边卖茶叶、笋干等土货。“以前赚钱没路子,一年收入才1000多元。真没想到,到了晚年却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单单五个多月就能赚六千多元,还一点不吃力。”冯珠香满脸笑容地说。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从弱到强,往日沉寂的遂昌乡村如今成了活力四射的经贸平台。和冯珠香一样,分布在64个农家乐村和各大景区附近的1万多名50岁以上的老农,在家门口实现了晚年就业,轻松赚钱。
现在五六十岁的老农身体还很硬朗,但出门打工又不可能,这部分人力资源长久以来处于闲置状态。如今老人在旅游业中捧起“金饭碗”,不仅能赚足“养老钱”,还在和游客交流中收获了快乐,实现了“老来乐”。
茶树坪村海拔1200多米,5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50多人,一辈子和农田山林打交道,生活拮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黄久富说,随着“万亩杜鹃长廊”的名头越来越响,不仅村里的老人或办起了农家乐,或卖起了山野土货,赚上了“旅游钱”,每到杜鹃节,周边几个村的上千位大伯也会先后进村卖山货。
在国家4A级景区南尖岩,附近的22位石笋头村老农则当起“服务生”,从事客房整理、景区保洁等简单工作。50多岁的村民毛金钗告诉记者,她家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老的在家,没事儿干”。“现在我一年净赚一万多元,还能兼做家务活,比一些小年轻外出打工合算得多。”毛金钗说。
不少民间老艺人还吃上了“文化饭”。在石练镇淤溪村,16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了“石坑口十番乐队”。 77岁的乐队负责人老曹乐呵呵地说,当初,我们只把学习“国遗”十番当作兴趣爱好。现在我们成了半个演员。一年下来的演出少说也有20多场,人均收益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