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2日讯
8月9日,临海市永丰镇,3名正在补课的中学生趁着午休时间,溜出来到村旁的一蓄水池内游泳,结果均溺水身亡,本报10日5版曾作报道。
惨剧发生后,人们更应去思考的,是暑假里学生的安全问题。据了解,上述3个溺水孩子中,2个是全托在暑期补习班的。
也许孩子家长的初衷,是放在补习班里有老师管着,既安全又能学到知识,可不想还是出事了。
每到暑假,被家长送去补习班的孩子都不在少数,而很多家长也都有着同样的心理。“放在家里没人管,还不如送去补习。”
但记者调查发现,各类补习班鱼龙混杂,安全问题先不说,单单师资问题、学习环境等,就能让人产生许多质疑。
每年夏天都如此火爆的补习班,真的像宣传中那样有名校名师吗?孩子们在补习班里过暑假,真的能学到知识吗?
补习老师其实是大学生
椒江育才路俗称补习一条街。前几天,记者以妹妹要补习为由,走进了街上的一家补习班。
“你是学校的老师吗?”
“我是在校大学生,楼上还有一个也是大学生,都是来暑期实践的。”接待记者的女大学生说,补习班是一对年轻夫妻开办的,有4名老师,都没在学校任教过,也没有教师资格证。
随后,记者接连走访其他几家补习班,情况都大体相同。在补习班的教师队伍中,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群体是主力军,补习班对她们的专业要求也不高。
“你们也可以来当老师,不用非得师范专业的学生,小学生的作业你们都会做的。”一位补习班的老师对记者说。
可是,很多补习班的宣传广告上,都写着学校名师、全职教师、精干老师的宣传语。
育才路上一补习家园的负责人道出了实情:“实话告诉你们吧,这里的老师几乎都是在校大学生。天这么热,哪个老师会出来教补习班啊?”
他还说,类似的培训班,台州经济开发区商业街和各中小学附近都有,基本上也都是大学生在教。
在这条街上,“教师资格”被一些补习班视为敏感话题。
当被问及是否有教学资格证等证件时,对方马上变得警惕起来,要么肯定地说有,要么就不耐烦地把记者往外赶。“要报名就快报,不要问这么多。”
补习环境简陋硬件设施差
记者第二次来到育才路时,骄阳似火,还没到正午,气温就已经蹿得老高了。
记者发现,在如此高温的情况下,培训补习班内的环境也不容乐观。
在一家培训班的门外,能很清楚地看到里面横七竖八的木质桌椅,还有几个看书的小朋友。走进屋内才发现,里面并不比屋外凉快多少。
这间屋子不到20平方米,只有一台吊扇吱呀吱呀地转着,隔壁还有两个房间,一间教室一间餐厅,也都没有安装空调。
在邻近的一家培训班外,记者虽然看到了空调外机,但推门进去后发现,空调并没有开,大家都在吹电风扇。
更让人惊讶的是,记者还在一家培训班的楼梯旁看到了老鼠。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整条街上,装空调的培训班不到5家。很难想象,这么热的天气,学生都是怎么学习的。
除了硬件设施简陋外,补习班里的学习氛围也不太好。一些培训班以一对一讲解作业为主,老师只有一两个,但学生却有10多个,每个学生分配到的时间很有限。
没有轮到的学生一般都是自由活动,奔跑嬉戏,这样很容易影响到正在学习的学生。
经营者自定补习培训费
小李现在还是个大三学生,不过,她已经连续两个暑假在培训班里当过老师了。
小李透露,我市有些培训班就是老板提供场地,然后招来大量有暑期打工意向的在校大学生,再将这些学生包装成名师来吸引家长。
“培训机构的收费,并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监督的标准,都是由经营者自定的,不过也会参考一般的市场价格。”
而据记者了解,像小李这样的在校大学生当培训班老师,拿的是经营者定的基本工资,于是就变成了廉价劳动力。
小李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学生每个月补一门500元,两门800元,三门以上1000元。一个培训机构招收六七十个学生,而老师只有三四个人。“一般我们每月的工资只有800元左右,因此可见经营者从中谋取的利润之多。”
而对于一些培训班价格的合理性,很多家长表示自己并不太在意。
“我们平常工作忙,拼命赚钱就是为了小孩,在教育方面花的钱不太会去计较。”市民王女士说。家长们都以为,培训班的价位越高,就说明师资越雄厚,质量越好。
王先生是做生意的,家庭很富裕,对于孩子上暑期班,他们是非贵不上。今年暑假,王先生替孩子报的英语补习班是按小时计费的。
而对于家境一般的刘女士来说,补习班的价格再贵也得忍。“没办法,只要听说哪个补习班的老师厉害,多花点钱,我也愿意把孩子送去。”
暑期补习能学到多少东西?
小文正在读小学三年级,这次报了3个暑期班,都是在育才路上课。
小文每天的课程安排是:上午英语,中午到全托老师家吃饭,下午由老师辅导做作业,星期四晚上会有作文课,要上到9点半才结束。
这样紧密的安排,会不会让小孩感到喘不过气?面对记者的疑问,小文却说自己很开心。
小文说,补习班里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基础不一样,但全在一个大教室上课,由两个老师带着。
老师并不是统一授课,而是一对一教学。“没轮到我的时候,我就去小店买吃的,或是和其他同学一起玩。”
“我最喜欢林老师了,她又年轻又漂亮,还让我们自己出去玩,我最喜欢吃旁边那个小店
的棒冰。”小文一脸兴奋地说,她还在培训班里认识了很多朋友,这样比放假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强多了。
“上培训班不用像平常上课那样,老师不会严厉地管着我们,更不会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告诉爸爸妈妈,下课时间也不会只有10分钟,时间安排很自由……”小文说出了培训班的一大堆好处。
记者发现,孩子们对培训班的描述,大多是满意于轻松的环境和开心的玩乐,对于补习班上课水平的评价甚少。
对此,有些知情的家长提出了担忧。“孩子到底能在补习班里学到多少东西?花高价把孩子送去补习,到底值不值?”
培训班的混乱无人可管?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施差环境简陋,收费也没有个标准……那么,暑期培训班火爆背后的乱象,到底由谁来规范呢?
一位教育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社会上的培训班属于公司性质,如果没有主管部门牵头,万一出现什么问题,教育等相关部门是很难做出处理的。
“而目前营利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现状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因为目前没有相应的规定出台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因此就形成了没人主持公道的现状。”该知情人士说,教育部门只有在接到投诉时才会去监管,但是因为没有处理权,监管存在难度。
对于培训班的师资、环境、价格等问题,知情人士称,这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来监管。
如果由工商部门审批和管理,其他部门主动监督,各部门职责明确,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乱象也许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对此,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处的处长陈深解释,由于国务院另行规定的办法一直没有出台,工商部门无法对此类培训机构进行登记注册。也就是说,即便这些机构想注册登记也是无处可登的,这也就导致了此类培训机构没有部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