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长春8月14日(记者 张丹丹)电每个礼拜,大连营口鲅鱼圈区码头就有一艘满载东北大米的货船驶向浙江。只需48个小时,这些大米就能到达镇海港集装箱码头,再经过散装车的运输,抵达宁波祥祥米业有限公司的加工厂。第二天,经过再加工的大米就进入各大超市,等候马大嫂的挑选。
浙江“米缸”,这几年多了不少东北粮。杭州粮油物流中心总经理陈国强告诉记者,现在东北米的销量在市场上超过40%,而两三年前,这一数字只有30%左右。
这与浙商在东三省进行粮食产销合作的规模逐年扩大有着莫大关联。海陆联运这种技术要求高、规模成本偏低的运输方式,开始成为东三省的浙江粮商的新选择,不仅降低成本,也为浙江带来更多新鲜、优质的东北大米。
说起昔日每年春节前后的运粮难,“祥祥米业”董事长毛国营深有体会:“春节前后,车皮卡在山海关十几天都算正常。而当时的海陆联运成本更高,因为大米从基地运到港口、港口再到加工厂,都需要人工装包、卸包。如今,这些转口都实现机械散装、散卸。每百斤大米的成本比铁路运输可节省1元,对于薄利多销的粮食行业来说,十分诱人。”
未来5年,海陆联运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了解到,我省将陆续在嘉兴、温州、宁波建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届时物流中心的码头上有专业的散卸设备、配套的中转仓库以及散运车辆。更多东北大米将运到浙江人的餐桌上。
十年间,在东北参与粮食产销合作的浙江粮商,已经历了数代“鸟枪换炮”:从最开始的农民,到如今合作社、民企、央企林立;企业规模也逐步从百万级别,上升到了十亿级别。
浙商已经不再满足于每百斤一两元的利润,而是就地建起粮仓、加工厂,为东北大米贴上自己的品牌,销往浙江、全国各地甚至出口。除了五芳斋、群飞等大众品牌,一枝秀、梧桐等高端品牌也迅速打开市场,市场价每斤可达数十元,仍供不应求。
据省粮食局数据,截至目前,我省在省外主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305万亩,其中东北三省一区为143万亩;每年外省可提供的商品粮源约114.7万吨,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约为58.6万吨,均占据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