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贫困,对许多正值青春期、敏感脆弱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隐私,是心灵的一道伤疤;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贫困是命运赋予的考验,是奋斗不息的动力,是最终成才的必经坎坷。
上周,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一行来到丽水、金华,向两地总计49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捐赠,并走访了缙云、兰溪等地的4名学生家庭。记者也一同随行,踏入这些艰苦而积极的家庭,揭开奋斗背后的故事。
金华、丽水资助名额净增一倍多
记者从浙江省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了解到,今年在丽水、金华两地的资助名额,都比去年有了一倍多的增长。去年两地的资助名额各为10人,而今年丽水增至20人,金华24人。
记者在资助名单中看到,这批受助生中,大多是高考中达到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如缙云中学毕业生田逸超以611分考取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不过他体弱多病的父母仅有小学文化,全家靠务农为生,收入甚微,又要供家中的一子一女读书,不堪重负。
还有金华一中毕业生张晓悦以646分考取北京外交学院。她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在旁照顾无法外出工作,同时还要承担每月的医药费、生活费和姐弟三人的学费,全家经济困难,靠亲友借助度日。数万元的大学学费对他们来说实在遥不可及,而一般的银行贷款又迟迟无法获批;基金会的1万元资助,不仅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更敞开了大学之门。
捐赠仪式上,基金会秘书长孙丽娟现场宣布,将向受助学生每人资助大学期间的学费一万元整,分两年汇入个人账户。同时,她还向每人发放了一个象征性的“大红包”,里面是绿色共享基金会专门定制的一枚徽章,鼓励孩子们在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奋发自强,同时积极投身基金会倡导的绿色环保、爱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
据了解,自2007年,由华立集团董事长、著名浙商汪力成个人出资并发起的,绿色共享教育基金至今已成立5年。金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绿色共享教育基金已连续4年对金华市贫寒学子进行资助,目前总计有53名学生受益。当年第一批受资助的学生,如今毕业后许多选择参加工作,回馈家庭、社会和曾经帮助他们的人。
单身母亲菜场吆喝10余载送儿上清华
翻开绿色共享助学基金金华市的捐助名单,在一群高考高分、家境贫寒的孩子们中,金翔的名字绝对是最醒目的一个。5岁时父亲因肺病去世、欠下巨债,母亲独力抚养姐弟二人念书,生活艰难。然而金翔没有向艰难的现实低头,高中期间,他每年均获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荣誉称号,更在第27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中获得浙江赛区一等奖、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决赛获二等奖;是师生们口中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物理天才”。去年11月,金翔被清华大学物理系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提前录取。
8月12日,金华市教育局与绿色共享教育基金共同举行捐赠仪式时,由于开学在即,金翔在前一天已经登上了赶赴北京的火车,因此他只能通过短信向基金会秘书长孙丽娟表达自己的感谢。尽管如此,基金会一行仍赶赴金翔的家中,走进这个贫苦的家庭。
金华市婺城区高畈街,金翔的母亲许凤香笑容满面地将我们迎进家中。这是一室两厅加起来20平米左右的地下室小间,两张简陋的木板小床几乎是全家最大、最像样的家具。金翔的床尾,堆着两米多高的参考书和复习资料,许凤香用塑料绳扎得整整齐齐,还盖了一层布。
除了金翔,家中还有一个大他4岁的姐姐,今年刚从湖州师范大学毕业;而之前这许多年,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只有靠47岁的许凤香每天在家门口的高畈街菜场卖猪头肉维生。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去郊区的屠宰场批发猪头,之后运到菜场摆摊、切肉、吆喝,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才得有空喘口气、吃碗饱饭。
许凤香说,自己小学只念到3年级,但儿子金翔在数理学上的天赋却十足让周围师生钦慕,就连她自己也惊叹不已。但贫穷的境况却时常令她懊悔不已,心疼不能给儿子更好的条件念书。
交不起3300元的参赛费母子抱头痛哭
许凤香说,金翔这孩子念书很好,初高中都是一路保送上来的,学习上的事从来没让她操心。“以前碰到考试、竞赛,几十元一本的参考书根本买不起,他就天天去书店里看书;后来老师知道这事,拿50元给他买书,他也说:‘没关系,反正这几本书我也看得差不多了。’厚厚的参考书,他就这么天天去书店站着看,竟给全部看完了。”
最令许凤香心痛的回忆,是金翔初二时,他被市里选拔到北京参加数学比赛,然而每人要交3300元的参赛费,这对全家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就算她在菜场喊破嗓子,一天最多也只能卖10几个猪头,赚四五十元钱;此外,还要负担姐弟俩的学费、每天的伙食费,就连这处阴暗简陋的小房间,也得每年花费2200元的房租,生活早已不堪重负。
最后,由于实在无法负担这3300元,金翔的赴京参赛最终未能成行。为此,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哭完了擦干眼泪,互相说几句鼓励的话,继续回到各自的奋斗中。
如今,3300元钱对母子俩说,不再是一个“迈不过的坎”了。许凤香告诉记者,今年暑假,金翔靠暑期帮人做家教,已赚了四五千元,临行前,还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开支。
尽管残酷的现实仍让他们如履薄冰,但谈及未来,这对母子都有相同的坚定信念;金翔的毕业照片上,那乐观阳光的笑容,与母亲如出一辙。
“金翔去北京前我拉着他说,很多念北大清华的都出国了,你今后千万别出国,我土鸡土鸭地养着你;儿子哈哈一笑,答应了。”
学成后
要在老家盖栋别墅
踏入赵军勇的家之前,我们一行驱车爬了半个多钟头的盘山公路,才攀上了缙云市东渡镇阳弄村,这座位于海拔800多米高山上的小村落。而据介绍,这条盘山公路还是今年刚造起来的,供车辆上山;之前这里的村民要上下山,只能通过一条长长的石子台阶路,走一趟就得花上两个多小时。
赵军勇说,家里的房子是他太爷爷那代开始传下来的,至今已超过百年历史。两层的木制板房,如今几乎已是满目疮痍、摇摇欲坠。
一栋简陋的老房,全家4口人便靠此避寒去暑:母亲多年疾病缠身,毫无劳动能力;父亲天性木讷老实,出去工作常常遇到麻烦、被人欺负;70多岁的奶奶双目均患白内障,几乎不能视物,但依然每日上山捡些柴禾,回家扎扫帚、簸箕拿去市集上叫卖糊口。
记者跟随基金会一行人踏入赵家,赵军勇立即跑到自己平时学习看书的小桌下,挑出五六只自家种的西瓜招待客人,昏暗的灶台前,做惯家务的他熟练地操刀切着瓜,再逐一送到我们手中。身形瘦小、不足80斤的奶奶则不顾双目模糊,拿出家里最好的杯盏斟茶递水。
赵军勇的政治老师、缙云中学高三年级组长马老师告诉记者,赵军勇平时在学校是个乐观积极、格外懂事刻苦的孩子,高中就入党了。
“暑假期间,他为了多赚点钱,早早地来到杭州打工,在建筑工地抗铝型材,每月赚1500元钱。我们听了,心里都酸酸的;他平时在班里总笑哈哈的,很少说家里的事;今天第一次来到他家,没想到竟然这么困难。”
如今,赵军勇以高分考取了重庆大学景观学专业,不日就要离家远行。谈及未来梦想,与许多许愿将家人接到城里“过好日子”的寒门学子不同,赵军勇一如既往笑得灿烂:“将来学成归来,我要在老家山上,盖一栋最漂亮的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