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记者的一个朋友到苏宁电器去买手机,看见一群老外在柜台前比比画画一筹莫展,营业员和他们半天搭不上茬,不懂英语啊。这时一位20露头的小姑娘从别的柜台小跑过来,上来就是一句流利的英语。老外这下豁然开朗。小姑娘巴拉巴拉几下子就做了这笔生意。
记者找到了这位小姑娘。
这位苏宁电器的营业员叫萧荷仙,道骨仙风一名字。这一聊,记者先前是好奇,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没上过大学,这么流利的英语口语,从哪学的?一问,原先的疑问不解反深。她说是在芙蓉社区学的,师傅是一个90岁的老伯。
老人名片:
胡文彬,萧山人,1921年出生。曾经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1940年考入浙江省英士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工作之后,他曾担任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宁波北仑电厂首席翻译,还是(EOV)英语学习法创立者。
他的英语是在退休之后自学而成的。为了提高水平,他加入了翻译协会,并在翻译界小有名气,并撰写三本英语书籍,主持了很多英语讲座、培训。素有“英语老人”之称。
胡老伯自创“微书”,即用极小的毛笔字在扇子上写字,并且是中英双语,翻译的也是大家之作。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孙中山遗嘱。“微书”已获得国家专利。
买复读机拜了位英语老师
2009年,萧荷仙在站柜台时碰见了一位90岁的老伯,他带着一位中年妇女,两个人三言两语地聊天,可是萧荷仙一句也听不懂啊。再仔细一听,好像是英语。小萧很是好奇。正好,老伯问小萧买一只复读机。小萧这才得知老伯就是在杭州有点小名气的“英语老人”胡文彬,身边是他的保姆胡大姐。
小萧很兴奋,自告奋勇:“我也想学英语,可不可以?”胡老伯满口答应:“当然没问题呀!”于是胡老伯又收下了一位徒弟。
久而久之,跟胡老伯学英语的队伍渐渐扩大,所在的芙蓉社区干脆为他开辟了一个英语角。今年7月9日,社区英语角举行了一个启动仪式。胡老伯老当益壮,在自家办起英语班。
探访英语角见识“史上最强”保姆
记者打听到这位老伯的住址,前去探个究竟。
胡老伯家不大,40多平方米,客厅不足6平方米。社区“英语角”就设在这豆腐块大的地方,5、6个学生一起学英语。
在里屋的,就是胡老伯的保姆,照顾胡老伯13年,像女儿一般亲。记者想问问她英语角的事,想不到她来了一句:“我没读过书,普通话不好,要不用英语说?”记者被镇住了,只听她满口英文说起了她的经历。
虽然早就跟随胡老伯,但看着学英语的人一潮进一潮出,就是没有学英语的念头。“一个文盲能学英文吗?”胡大姐常常自问。直到2007年。
那年,胡老伯携胡大姐去西湖博览会找一位老友,因为还要接待来宾,工作人员无暇顾及他俩。但工作人员面对老外满腔英文有些接架不住,场面有点尴尬。胡老伯上去帮忙,叽里呱啦和老外侃起来。老外竖起拇指直夸:“ok!ok!”
胡大姐这才下了“狠心学”英语的决心。胡老伯看出胡大姐的心思,打破了她对“文盲不能学英文”的偏见,开始教她,还自掏腰包给胡大姐买了英语书和复读机。胡大姐每天拾掇一点,现在已经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胡大姐有一个“疯狂”的志向:要到大学里演讲!其实这几年下来,这个志向已经实现,她跟随胡老伯外出讲课时,也会上讲台秀上几句。
不光学英语还学人生哲理
在和胡老伯聊天时,家里客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胡老伯对他们都很热情,英语也常常挂嘴上。
胡老伯的英语角是从上午开讲的。除了给学生们教英语外,他不忘拿人生哲理教诲他们。家里客厅的围墙上全是古今中外的著作,篇篇不乏人生哲理,并且中英并举,有好些翻译都出自胡老伯之手,比如他自译的罗素《怎样过老》。
年岁这么大了,要说学英语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他总笑而不谈,他更看重给周围年轻人带来的进步。他尝试把这些做人的道理融到英语教学中去。就连自己的儿子,他也是这么教育的,自从胡老伯参加西博会志愿活动以后,父子俩常到街上去教市民学英语。
胡老伯的人生观真的打动了这些年轻人。这几天胡大姐跌伤了腿,胡老伯年岁已高,对胡大姐照顾有限,家里几餐饭没人做了。他的几个学生自告奋勇帮着生火做菜,从来没让胡老伯饿过肚子。大家就像一家子一样团结。